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施政報告》中的人口政策在方向上錯誤




香港政府的施政以人口政策為主導,因而林鄭月娥擔任主席的《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相當重要。它在115日發表了《人口政策--策略與措施》報告。報告預計香港的勞動人口在2018年回落,從大概371萬的勞動人口不斷下降,總體勞動人口參與率亦由2013年的59.4%,下降到2041年的49.5%,所以需要輸入人口、勞動力、延長退休年齡、釋放婦女勞動力、鼓勵生率等措施。由於政府對香港的整個政治形勢錯誤評估,其提出的措施大都是錯配和徒勞無功,人口政策更甚。

1.        香港的出生率

香港和部分西方已發展地區的生育率趨勢比較,香港為最低。其中的一個可能原因是,香港人並不把香港視作我家。在高經濟發展,低向心力的地方,缺乏歸屬感,可導致缺乏安全感。而在動物世界裡,缺乏安全感可導致低生育率。政改爭議進一步打破香港是我家的神話。

2.        港獨

從近代歷史上看,最成功的建國運動是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其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是我家”的認同。
戰後香港一代一直將香港視為「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1966年九龍騷動的官方報告認為,缺乏永久的感覺是青年騷動的一個原因,這情況與今天的雨傘運動類似。
事實上,“香港是我家”的感覺唯一地出現在70年代至回歸期附近的經濟起飛期間期。從這點上看,在現時提出的所謂香港獨立、城邦論、自主論等全屬偽問題;因為,若大多數人抱著跳板的心態,沒有人會真正追求獨立。

3.        香港人口政策的核心問題

香港人口政策的核心問題是怎樣提升本地的人才的問題。因為,若然能提升本地人才的勞動效率,其他如輸入外勞,專才,延遲退休等措施是不需要的。
現在,讓我們看看香港的具體情況,2013年的中三生在英文、中文及數學成績約有30.5%22.9%20.3%未能達到「考評局」的《全港性系統評估》中基本能力水平。《立法會》最新一期的《研究簡報》「香港的社會流動」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大學生畢業生)擔任薪酬較低的輔助專業人員職位,甚至從事服務性及銷售的工作」。

4.        《最愚蠢的一代》

  《最愚笨的一代》是美國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英語教授馬克•鮑雷林(Mark Bauerlein)在2009年寫的書。作者以統計學方法論證美國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下降:語言能力減弱、專注力喪失,學業規範淡薄而且知識貧乏。美國的年輕一代變得執迷于同伴的娛樂和時尚。 他們愚笨而無知,但自尊心卻很強,因此無法接受批評。作者認為,青少年,特別是高中生和大學生把大量時間投入虛擬的網路活動,以至於已經開始喪失安靜地獨坐在房間閱讀的能力是其愚蠢的主因。
作者寫作的目的並非想證明一代不如一代。正如,弗洛伊德在其小冊子《文明及其不滿》的結尾所感慨,若這是人類的新生態,沒有人可以指責的。

5.        人口政策及施政報告的對策

《人口政策督導委員》的策略與措施報告在“提升本地培育人才的質素”的建議為:
49. 開拓新興產業;
50. 多元的學習、培訓及發展機會;
51. 提升職業教育的措施;
52. 增加升讀專上教育的資助名額。

2015年《施政報告》對如何培育本地人力,則只有一段。
138. 第二項策略,是培育本地人力,一方面為年青一代創造更多元化和具前景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提供多元的學習、培訓及發展機會。教育局轄下的推廣職業教育專責小組正積極研究進一步推廣職業教育為具吸引力的多元途徑, 並會在今年年中提交建議。』

6.        問題所在

現在的問題是,本地培訓的大學生,一部份學成之後當些「輔助專業人員職位,甚至從事服務性及銷售的工作」;一部份則應付日常生活或工作的能力過低。這兩者有一定的相聯關係,又與上述的對策無直接關係。

7.        結語

如何培育青年人成材並非本文的中心。但有一點頗清楚,在雨傘運動中反映的年青人不信任政府,間接上論證了現政府的青年政策失敗。
劉山青
16-1-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