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以知識自強對應青少年軍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成立,引起社會嘩然和民主派震驚。它是一個很高規格的組織──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擔任榮譽贊助人;董建華、林鄭月娥、吳克儉、黎棟國、陳振彬等人,亦在組織架構榜上有名。《香港青少年軍總會》的三個重要人物是梁振英、董建華和譚本宏。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不單是一種思想灌輸,還可以是晉身權貴的階梯,因此是一件大事。
爭取年青人是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一頁,也是習近平在1220日「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講話中的四個希望之一。
民主力量要前進,就要有「敢抵抗高山、攀過望遠方」的氣魄。

習近平的4個希望

第一,繼續奮發有為,不斷提高特別行政區依法治理能力和水準。
第二,繼續統籌謀劃,積極推動澳門走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三,繼續築牢根基,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第四,繼續面向未來,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

除了習近平的第二個希望,梁振英是不敢對其掉以輕心的。回歸十多年來,中共的過往手法是以土共、建制派、眾官員和特首等作其治港代理人。經歷了雨傘運動,中共看到這班窩囊不勝任,因此,中共直接介入是意料中事。中共同時看到,服兵役或半軍事訓練較國民教育更為直接。在本土派、港獨派、建國派公然挑戰中央權威時,中共出青少年軍牌,甚至港青入伍也算初一對十五。
國內有一個流行用語──“新常態”。筆者認為,以軍事訓練來培養愛國主義是香港的新常態。
筆者觀乎民主派的反應不外乎三;一是,嘲謔;二是,指其僭建;三是,制做恐慌。筆者認為,三者都不可取,因為三者都不能正視此威脅。青少年軍是一種從外而入的方法,自願參加,不同於在學校內推行國民教育,反對它是無效的。民主派應以平常心對待,但不等於認受或忽視。民主派只有自強,改變以往的流於表面的論述,才能抗衡民粹主義的愛國教育。在筆者的那一年代裡,同樣意思的話是: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

劉山青
19-1-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