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微光處處,何以凝聚




《微光處處》是一群進步社工在2009年的一個努力。昨天,《微光處處新編》發佈會假座香港理工GH201室舉辦。發佈會相當成功,十多位社工講師前輩與座上百多名年青人交流。我的舊同學曾家達博士、臨床心理學家、多倫多大學社工系教授在會上透露:當年中五時,與羅致光博士、現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及梁振英、現特首,一起參加一個社會署的青年領袖訓練、關心社會小組。筆者羨慕不已,筆者當年除了識女孩子和死讀書入大學外,一無所知;而且,兩者都不甚成功。
曾家達兄現正為其創立的《知行易徑》(SSLD Strategies and Skill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策略和技巧的學習與發展理論而努力。

互勵互勉

斜陽裡 氣魄更壯 斜陽落下 心中不必驚慌
知道聽朝天邊一光新的希望
互助互勵又互勉 那怕去到遠遠那方
前程盡願望 自命百煉鋼
淚下抹乾 敢抵抗高山 攀過望遠方----------前程錦繡()

《微光處處》是一本互勉的文集。一群社工教師鼓勵年青社工掙扎求存,像一群螢火蟲一樣,互相照耀,溫暖對方,希望能有尊嚴地幹下去。但其實,螢火蟲發螢光的目的是獨自去偷歡。筆者曾為此書向城大社工系甘炳光教授求教:「微光處處,不能凝聚。」甘教授回應,各在其崗位發熱,可能是較明智的做法。

《微光處處》序

筆者有幸為《微光處處》舊版寫序,指出新世代的合約社工要組織自己,爭取立法會議席。序言以舊世代如恐龍為例,人們研究恐龍並非為學習恐龍的步法。當年,正值社工反對一筆過撥款制度。筆者所代表的工會與社工主流有些不同看法。筆者認為主流運動以爭取資源、保障舊制同工為主要目的;倒不如以同工同酬、共同承擔、反對合約制為方向。因此,筆者認為新舊世代利益對立,在當時已經出現。這一看法與筆者對雨傘運動的看法一脈相承。

微光處處與雨傘運動

社工界是金鐘佔領區中,唯一以學系名稱,支持雨傘運動的青年學生。社工學生在運動中相當活潑。這可能是昨晚的踴躍出席的眾多原因之一。但,發佈會的發言者,似乎認為雨傘運動已告一段落,或從未發生過。發言集中在微觀與宏觀之間、理念與實際結合之困難。
我想,在座的年青人可能曾參與雨傘運動,或受其啟蒙。不少青年社工感到其入行難、不受尊重、生活壓力大、對現況不滿。這是雨傘運動爆發的原因之一。雨傘運動因素是社工良心運動的新組成之一。現在,微光已匯聚成火炬;可是燒著了,如何令雷神之火成為人類的工具呢?

劉山青
9-1-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