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新世代綱領




何韻詩在雨傘運動表現勇敢、冷靜、敢於承擔,是政壇明日之星。香港人很善忘,劉慧卿在1976年當記者, 1984年回香港,1989年帶香港市民簽名到中國,要求釋放政治犯,1991年從政,長期獨領風騷。她為了民主運動,成了箭豬,後來對她的不滿是後來的事。
新世代己經成長,其代表必然進入議會,其訴求和信念需要以新世代綱領的形式宣示。新世代綱領無可能由學者、政論家等越俎代庖。只有當他們的綱領形成,社會才能進入一個較為穩定的新階段。政府才能與他們良性互動。
1966年騒動的其一個總結是,官方調查員研究了失業、教育、房屋、經濟、政治等多個因素,沒有一個個別因素能成立;也詢問了肇事者,無人能說出參與暴動的原因。較為接近的是,青年人對上一輩的窩居心態不滿;覺得欠缺永久性和無所適從;對前線政府人員的處事態度不滿意;及對政策誤解。香港在50年來有根本轉變,但對新世代來說,該4點依然成立,只是形式稍有不同。

一國兩制

陳佐洱促港人,不分政見都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訓」。他說話的特別之處是要港人根據中國憲法。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和全國人大常委法工委副主任張榮順則要求「一國兩制再啟蒙」。人民日報首次在頭版撰文批評,「港版“顏色革命”----- 甚至幻想著可以把“顏色革命”引向中國大陸。」《 人民日報 》第6 版讚揚「駐澳精兵,威武文明」,這是習近平訪澳門之前的威嚇。從以上跡象顯示,習近平可能借澳門之行對一國兩制發表重要講話,設定新框架。
香港和中國的對立並非兩種社會制度的對立,而是兩個社會發展步伐相差太大。香港人已習慣民主、自由和法治的生活方式;大陸還處於為何需要治制的討論階段。大陸若不放手讓港人普選,香港的矛盾無法解決。

曾俊華

曾俊華在其網誌寫下:「街頭的示威暫告一段落,並不意味著分歧得到修補-----我希望----推動佔領運動的同學明白----要落實民主選舉,皆必須凝聚------包括政治傾向南轅北轍的市民的認同。----否決政改方案,寧願原地踏步----難得----市民的支持。 -------優化選舉制度的主張,會較易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認同-----否則後者更會遙遙無期。」曾俊華言情懇切,顯現政治家風範。若由他出面調停,有機會打開打僵局。

政改諮詢

林鄭月娥原打算在本月展開第二輪政改諮詢,但譚志源突然改變主意,押後到明年1月才展開。泛民表示「與其係浪費時間,不如乾脆快捷否決咗佢」。這是下策。一個爭取不到成果的運動不會有新階段。筆者認為,只有政府拋出陳弘毅101 日方案才有希望打開新局面。

今天京官的話

陳佐洱指當年港督楊慕琦在1941年投降是「貪生怕死」,他是想挑撥中英關係。當年的英軍和華裔英兵十分英勇,其事跡記載在赤柱軍人墳場內。


劉山青
14-12-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