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外資跑了嗎?





「今年以來,西鐵城、松下、微軟等外資企業關閉在華生產線」和「“外資撤離潮”有否出現」,這則新聞在國內媒體曾廣泛討論。它們的結論 可想而知 是「以前沒有出現,以後也不會出現。」
但《 人民日報 》在511日還是討論同一問題,其論據還是差不多,其結論則完全一樣,這有點令人納悶。反讓人生疑。一般打工仔最關心的是,外資跑了,會否令其失業。
現在,看看這篇報導吧。

數據


  一季度,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61家,同比增長22.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4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3%
  服務業吸收外資占比上升,2014年這一指標達到55.4%,高出製造業22個百分點。
  資金密集度進一步提升,2014年新設企業平均合同利用外資金額812萬美元,同比提高13.9%
  外資區域佈局日趨合理,2014年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占比為18.1%,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商務部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6億美元,同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在1400億美元左右,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
    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1.26萬億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國吸收外資卻逆勢上揚,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6億美元,同比增長1.7%,外資流入量首次居世界第一,高於美國、俄羅斯、巴西等主要經濟體。
 

政策

1月《外國投資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現行對外商投資的逐案審批體制將取消,轉而採取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方式。
 410日,新《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開始實施,鼓勵外商投資半導體、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
 421日,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同步掛牌。加上上海, 4個自貿試驗區統一適用的對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大意為外商需要向當地政府事先申請的投資活動)190項減到139項再減到122項。

調查

 上海美國商會日前發佈的《2015年中國商業調查》顯示,有73%75%的受訪企業2014年在華業務實現盈利或收入增長,有67%的受訪企業計畫2015年擴大在華投資。

解釋 

文章的解釋,基本上為三。

一,外商正由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例如,日前,總投資3.7億元的北京西門子汽車電驅動系統(常州)有限公司正式奠基。
二,中國正轉向綠色發展。例如,日本夏普公司已將健康環境產業列為今後在中國投資的戰略重點,還加強了針對中國市場的當地語系化研發,去年開發出帶PM2.5檢測功能的空氣淨化器。
三,發達國家力推的“再工業化”,吸引海外投資回流;一些新興經濟體推出鼓勵外資進入的措施,對我國利用外資產生一定的分流。

因此,文章中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只要:
  ——著力改善外資管理體制,
  ——繼續擴大外資市場准入,
  ——優化外商投資促進機制,
便萬事大杏。

後記

從數據看,確是不錯。從政策上看,也似乎進取。但,文章中的說教在《 人民日報 》之前的文章如,「外資撤離潮是個偽命題」、「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增長近三成」等己清楚說明。
人民日報 》雖然是官樣文章,有些吹捧文章會不斷重複。但它有自己的規律,在選材上有一定考慮`
它在近期對外資撤出的多次報導,反映中國社會對相關問題存有隱憂。一方面,中國的價值鏈中低端的產業的優勢明顯消失,但另一面,其高端產業又因為高學歷人材不足而裹足不前。
中國若希望高學歷人材成為生產主力,便需要接受公民社會的興起。但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如民主、人權、自由、環保、女性主義、維權等又與一黨專政對立。
人們對外資的關注也反映對經濟的關注,或更具體,對就業的關注。國內的生產值正下調,傳統工業和農業受壓,高科技和服務業未能普及。在國內稱之為三期疊加:1.增長速度換擋期,2.結構調整陣痛期,3.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但問題並不如官方所說的三期疊加般簡單,國內的一般勞動人口的就業正受著威脅,而央行又不斷放寬銀根,下調準備金率,減息,刺激股市等投機活動,令到資本風險加大。在全球性經濟,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會加快外資流走。
人們擔心,官僚出賣基層利益,偏袒金融資本和富二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