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約有 67% 是林地、灌木林及草地。樹木辦在2010年設立《樹木登記冊》。根據《登記冊》,在2014年7月,古樹名木有492 棵,石牆樹(古樹名木除外)有350棵,有問題樹木有108棵。從2012至2014的兩年間,刪除的石牆樹有93棵,新增有45棵。
路政署需要護養樹木的估計數目多達63萬棵,它在2014年9月3日在赤柱和在2015年5月21日在堅道分別移除了各一棵有倒塌危險古樹。為何在8月7日在般咸道移除四棵石牆樹時引起了社會關注呢?
前因
路政署關注這4棵石牆樹是由於,在7 月22 日正午,該組群附近的一棵列古樹名冊的細葉榕(樹幹直徑: 1.7米,大樹分類)T2 突然倒塌,事件導致一名男報販及一名女途人受傷,並壓倒一部駛經該處的貨車,和損毀對面大廈及正街自動扶梯的上蓋。
今次事件中的4棵石牆樹並非在古樹名冊內。
背景
兩個主要樹木管理部門為路政署和康文署。路政署負責管理路旁人造斜坡/擋土牆及快速公路的樹木,而康文署則負責管理康文署場地及公用道路(快速公路除外) 旁邊園境地點的樹木。
截至2013年12月,主要的樹木管理部門所護養的樹木約有
160 萬棵,每年的合約開支為 4.73 億元,涉及日常樹木管理工作的全職或兼職人員共 470 名。
截至2014年6月,樹木辦已大致完成普查的實地工作,共發現大約 7萬棵路旁樹木未有納入任何樹木管理部門記錄庫內,以作定期護養。
塌樹慘劇
2008年8月,赤柱發生一宗致命塌樹個案,一棵由康文署負責管理的高大古樹塌下,擊中一名少女,令人關注到樹木管理的公眾安全問題;
2009年3月,政務司司長率領一個跨部門的專責小組,檢討樹木管理問題;
同年6月,專責小組發表了一份題為《人樹共融 樂滿家園》的報告書;
2010 年3月樹木管理辦事處成立;
同年6月,沙田單車徑旁一棵樹木倒塌,導致一名騎單車的人士死亡;
2012年7月,尖沙咀栢麗購物大道一棵高大的古樹倒塌,導致五人受傷;
同年10月,大埔鄉郊通路旁一棵樹木倒塌,導致貨車上一名乘客死亡;及
2014年8月,半山區私人斜坡一棵樹木倒塌,導致一名女途人死亡。
移除樹本
路政署及康文署在實施樹木風險評估時,會首先用表格1,即在某地進行樹群目視評估。當發現某些問題時,再使用“表格2”,即用儀器進行詳細檢查。
在2014年,為樹群完成表格1檢查的數目為24 815棵,為個別樹木完成表格 2檢查的數目為6 603棵,已/將採取風險緩減措施的樹木數目為22 021棵,已移除樹木的數目為4 030棵。
審計署63號報告
審計署曾於去年對《政府加強樹木安全的工作》做了一個報告。報告認為:
每年度樹木風險評估宜提早完成,理由是近年在四月甚至三月出現暴雨,亦非罕見;
截至2014年8月,受感染的非古樹名木仍有 16 棵尚待移除,當中有些樹木經過一段頗長時間仍未予以移除;
表格1的目視群組太大,當中8%涉及超過100 棵樹木,不能反映實際問題。
由此看來,審計署的重點是安全問題,快些斫,而不是等埋區議會,或先行地區諮詢。
路政署對今次緊急斫樹的報告
報告表示:
在2015 年7 月22 日的意外發生後,路政署對餘下的四棵石牆樹進行密切監察;
8 月5 日,路政署在樹木T4、T5 及T6 後面的圍牆發現了十一條新裂痕,而該等裂痕於2015 年8 月3 日視察時並無發現。
8 月6 日,路政署量度裂痕的闊度,並留意到裂痕有惡化跡象。連同之前在樹木T3 後面的圍牆發現的五條裂痕,合共發現十六條裂痕,當中最闊的裂痕約為2 厘米。
8 月7 日,路政署、樹木辦和土力工程處聯合進行實地視察。在石牆頂附近的一條U形排水渠位置,發現一條約1.5 厘米闊的縱向縫隙,又在樹木T1 所在位置發現一條縱向的縫隙。這些都是先前的五痕之外新發現的裂痕及縫隙。
經土力工程師、土木工程師、樹藝師及園境師研究判定,路政署認為倒塌的風險迫在眉睫。一旦石牆樹倒塌,後果不堪設想。(該處位於巴士站旁)
8 月7 日晚上約8 時開始移除石牆樹,於8 月8 日上午約4 時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