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港大不能退讓


香港大學管理層從來都是一政治場所。在殖民地時期,大學校長有專人為其種植食用蔬菜。他是港督的私交,屬於統治階級的一員,擁有極大的權力。2003年的港大改革的建議書表示:「九十年來,香港大學的管治及管理架構不斷改善…………….校務委員會應被視為大學實際的最高管治機關。」它削減了校長的專權,估不到,這貌似民主的改革,在“等埋首席副校”事件中,衝擊了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
人們在今趟事件中關注會否飛走陳文敏。事件還牽涉到另一個人的命運 馬斐森。

2010年香港大學(修訂)條例草案》

2010年香港大學(修訂)條例草案》的主要目的,是糾正香港大學校董會和校務委員會在現行條例下,其角色描述與現實的不相符之處,以及以新的學術名銜取代舊的學術名銜。新修訂訂明校董會是港大的最高諮詢團體,而校務委員會則是港大的最高管治團體

馬斐森

校長馬斐森在2013年履任時已被一批國粹派舊部復活圍剿。他的任期只有五年。所以,如果迫宮成功,新的校務務委員主席(如果是李國章)上任後,便要立即物色新人選(若兩年遴選期)

莫須有

衝擊校務委員會事件後,建制派指責馬斐森鎮壓示威學生不力。「校委會要求大學管理層就728日發生的事件提交事實報告,並制定計劃,確保未來校委會會議能在安全有序的情況下舉行。」根據香港大學條例,校委會似乎不應該直接干預校長的行政。
香港大學十位學院院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均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
換言之,他們正迫校長行使其權利5. 校長在學生的紀律方面具有本規程及根據本規程訂立的規例所賦予的權力」,處分肇事學生。否則,校長便負上縱容學生的罪名。換言之,他便不能當校長了。

上任風波

當年全力攻擊馬斐森履任的是港大教職員的陳婉瑩、程介明和盧寵茂。程介明指責未上任的馬斐森無有理念。陳婉瑩指責他「不懂華人社會人與事之間微妙關係。」盧寵茂斥責他「是對港大以致(至)整個香港及中國的侮辱」和「我不相信香港無人」。
盧寵茂的話最直接,國粹派舊部復活希望奪權。以此論之,今次事件又有點像文革翻版。

港大不能在時代的責任前面退卻

陳婉瑩在2013-10-04的以上為題的文章有些可圈可點,只是與其原意相反的方向發展。
其值得注意的地方如下:
「“禁錮” (李克強訪港大)的指控並不成立。
818事件影響了港大的形象,成為公關災難。
也有人說香港極端政治化,使優秀人才卻步,所以只能選馬教授。

外界贊成馬教授任校長的理由包括:外國人沒包袱、非華裔校長不會去討好大陸;更有說 “洋人學者會放棄自己一生堅持的獨立自主、學術自由的價值觀去屈從權勢的,總比華人少得多”云云。

中國崛起,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為五億人脫貧。選出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校長,所謂洋人不會和“政治”打交道,也就不會“出事”。」

後記

國粹派舊部的核心思想正是「中國崛起,在經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為五億人脫貧。」今次事件對港大的衝擊比818事件更大,國粹派舊部的陰謀是令國際級人物(洋人學者)對校長職位卻步,那麼劉遵義之流才能「矮仔裏面選高佬」,脫穎而出。

今次對馬斐森的迫宮完全沒有道理。港大作為國際級大學便要與世界看齊。港大生的衝擊放諸四海,屬雞毛蒜皮。處分學生才是有損港大國際聲譽,任何一位國際級校長都不想為此金盤洗手。趕走校長只會令 “港大值得一個更差的人”(”HKU deserves wor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