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蒙古的反大陸客活動





香港近期出現了反水貨活動、港獨、本土派等,香港政府、大陸官媒對此大做文章。一些政客走到北京要求引入國安法,盡快訂立23條等。其實,類似問題也發生在其他地方,它一直存在,看不到有什麼真正威脅。
《新文化報》在46日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印度大使因像華人曾被蒙古極端組織打成重傷」。這一帖文在大陸的多個網路轉貼。它是一個炒作的典型例子,原因很簡單,整篇文章都找不到那名印度大使的故事。
它的中心故事是,「幾名中國朋友和蒙古國朋友前往不兒罕山登山春遊、祭拜。這名遊客在同行的人中最早登上山頂,當時有大約30名蒙古國人坐在敖包前。

  “突然,一名蒙古國男青年指著我喊:這有中國人。於是,七八個蒙古國小夥子圍住我,把我推倒,壓住我跪在雪地上。他們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我是中國的內蒙古人。”與這名遊客同行的朋友隨後趕到,與對方解釋並交涉,爭吵結束。」
這名遊客沒有想到這件事會被放到網上,希望這場風波儘早平息。故事中的中國遊客受辱則是真的。

中國駐蒙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42日,蒙古媒體報導了關於中國內蒙古籍公民在蒙登山時受到蒙古極端組織人身攻擊及侮辱的消息。中國駐蒙使館對此高度關注,已向蒙外交部門、警方提出嚴正交涉,對侵犯中國公民人身安全及尊嚴的事件表示譴責,要求對方向使館通報有關情況,依法嚴懲肇事者。使館要求蒙方加大對在蒙中國公民的保護力度,加強社會輿論引導,維護中國公民在蒙工作、生活良好環境。」

 相關報導

 新華社記者王甯說的話較為中肯,「這些極端組織成員大多數是社會底層人士,包括沒找到工作的年輕人等。由於人數少、訴求偏激,他們在蒙古國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大多數蒙古國民眾“並不買帳”。另外,不排除有些人是蒙古國當地利益團體和個人的“商業工具”,試圖以極端言論和行為趕走中國企業。」
 北京大學蒙古研究中心教授王浩認為,「近年來隨著中蒙經貿往來日益密切,赴蒙留學務工、投資開礦和旅遊觀光的中國人越來越多,部分蒙古國民眾抱怨中國“搶走”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再加上一些中國人不瞭解當地語言和習俗,炫富、商業欺詐和破壞環境等不良行為被蒙古國媒體頻頻曝光並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當地一些民眾對中國的負面情緒。」

後語

從這件事情看到所謂極端活動只屬個別行為,普天之下必然發生,但都是「人數少」,「影響力非常有限」。
文章作者指責,「個別蒙古國政客和媒體為撈取政治資本或賺取關注度,炒作‘中國威脅論’,助長和利用蒙古國部分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為自己加分。」
在香港,則親中政客撈取政治資本或賺取關注度,炒作‘港獨威脅論’較為相近。

6/4/20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