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從預算案看跨代貧窮及社會排斥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有一個新的總目,它是“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在201531日成立,它的前身為學生資助事務處。“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是兩部份的組合。

學生資助計劃

其綱領(1)的“學生資助計劃”主要工作包括,資助自資專上課程、批核學生車船津貼、考試費減免、學校書簿津貼、上網費津貼、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持續進修基金、毅進文憑課程發還學費、指定夜間成人教育課程資助。
綱領(1)14/15年的修訂開支為50億,比預算少花6.8%;它在15/16的預算比之前的還少0.1%。這部份開支較多涉及弱勢社群的學生,減少支出不符合援助社會向上流的施政理念。
根據統計數字,在去年,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學費減免計劃的成功申請個案約3.5萬宗,半日班的最高學費減免額約2.6萬元,全日班約4萬。學生車船津貼的成功申請約19萬宗,中學生的平均津貼額約為21百元,大專生約為28百元。跨網車船津貼約為3.1萬宗,平均津貼額約為1千元。學校書簿津貼約為22萬宗,津貼額約為35千元。上網費津貼約為15萬個家庭,全年津貼額全額為13百元。高中學費減免約為9萬人,中四/中五標準學費減免為6千元,中六/中七約1萬元。
14/15年度,副學位/學位學生數目為63人,銜接學位學生為14千人。向“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申請的有27千宗,獲發放資助或獲發放助學金的各約為19千宗;獲提供生活開支貸款約為2萬宗;平均發放金額為資助的約49千元,助學金的約42千元,生活開支貸款的約28千元。
在“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下,合資格的學生數目約98千人。獲發放資助、獲發放助學金、獲提供貸款各約為24千人;獲發放貸款約6千人。其平均發放金額分別為47千元、38千元和31千元。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其綱領(2)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這是一新組成部份。其預算為1.7億元,主要是為新加343個職位及相關開支。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撥款申請在1月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以減少跨代貧窮為主軸,惠及20萬戶低收入在職家庭共71萬人,當中包括17萬位合資格的兒童或青年。張建宗認為其可令整體貧窮率減少2.1%,相關的兒童貧窮率減少4.3%。預計每年用於津貼的開支約30億元。
計劃會為每個合資格住戶提供每月600元的基本津貼,並為這些住戶每名合資格兒童提供每月800元的兒童津貼。
在職成員須符合每月144小時的工時要求。單親家庭符合兩級工時要求的每月36小時或72小時,可領取每名兒童800元的兒童津貼。

結語

政府能開始正視在職貧窮是一件好事。但不足1千元的津貼並不足夠。相對於340億的派糖,30億不足其十分之一。從學生資助計劃的統計資料看,基層學生的經濟壓力很大和受到“社會排斥”。要真正地減少跨代貧窮,政府加大一倍力度並不為過。將(貧窮)在職家庭和(大部份為貧窮)學生資助合成一個機構有點怪。“社會排斥”現象是一個整體問題,在香港這富裕社會極為明顯。“社會排斥”帶來嚴重隱性問題,尤其出在青年人身上。新世代的不滿是雨傘運動的其中一個動力。從“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這一怪胎,看到政府無視社會危機的實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