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過了59天,結束對抗運動漸漸成為社會的願望。雨傘運動原來起自民主,得到市民支持;長期佔路令市民誤將民主與民生對立起來;禁制令原屬民事法,泛民的不智介入令市民將民主與法治對立起來。這正中政府下懷,。
1. 66,67年動亂反思
在六七年事件上,原親中人士羅夫認為嚴格來說事件並沒有達到暴動的程度;吳康民認為當年的社會不滿原屬於勞工問題,將其轉化為政治問題(反英抗暴)是導致運動失敗的原因。六七年前的六六年曾因天星渡輪加價而觸發九龍騷動。1966年4月6日晚上旺角聚集了4千多名示威青年,他們沿途投擲石塊,燒掉30輛政府車輛。港府調動啹喀兵鎮壓,發射近百發子彈,4月6日至8日全日宵禁,1465人被捕,905人被檢控,1人死亡,26受傷。港英政府在鎮壓後成立一個4人委員會調查事件。委員會報告認為,事件是由於經濟上受挫折和貧富懸殊而引發;事件不是有預謀組織以達至特定社會或政治目的而策動的;暴動只是初期示威一發不可收拾的沒有預謀的結果;部份人因政府官員日常處事態度而對政府反感;15至25歲青年人在騷動中非常活躍;年青人對本港事務漸感興趣,而且對他們的父母的逆来顺受態度反感。66年的年青人情況與今天十分相似。
2. 旺角清場
梁振英、林鄭月娥、警方都對今天的旺角清場高度重視。24日的警方新聞稿呼籲市民不要前往旺角;可能政府已考慮到最壞打算──宣布宵禁。
內地官媒對今天的報導手法稍為奇特。《人民日報》不作報導;《人民日報海外版 》的報導只有廖廖數字外加大幅圖片;《環球網》罕有地首頁和作即時報導。目前的社會運動結集了大量的不滿和離開了原先目標,表示運動不可能有領導和理性性尋求出路。不滿力量漸漸自我中心,並與社會脫節。這是最可怕的發展,但有時也是社會運動的必經之路。若真如是,它除了被政府鎮壓或推翻政府之外,很難有其他結果。
3. 部分反思
一部份較理性的青年參與者觀察到,堵路只在初時對政府帶來壓力,但後來已經被消化。由於它沒有癱瘓政府,政府不需讓步。學聯上京受阻是運動的轉捩點,它打擊了一部份年青人的參與意欲。他們認為,若能真正地癱瘓社會運作,政府或許會讓步。他們也看到,堅守旺角與爭取2017年民主沒有真正關係。可是,8.31決定和基本法的決定權不在香港政府,癱瘓香港社會運作也不會令中央讓步,因而這個想法也不可行。
4. 內部分化
旺角清場的另一個可能性後果是將運動的內部矛盾引入金鐘。金鐘數日前發生的拆大台和解散糾察事件,直接導致平日到金鐘支持的市民減少約一半,可見其破壞之大。衝擊立法會大樓的法國佬事件觸發起激進集團的火併。其激烈程度比拆大台事件更大。這令人大開眼界。從邏輯思維出發,運動主體若不肯回到政改的第三步曲裡,今天的場面可能沒完沒了。
劉山青
25-11-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