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社會學習論應用在雨傘運動





社會學習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基礎理論,這一理論以行為主義學派的增強理論來解釋社會心理學問題。其應用十分廣闊,包括社會管理和商業行銷等。簡言之,當一個人看到另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後,其行為受到另外一些人讚賞,他便會做;反之亦然。獅子山頭掛上「我要真普選」的大掛幅是一個例子,大家覺得好,所以這一口號標語很受歡迎。社會運動需要不斷出現這類讚賞,力量才能壯大。並非毎一個行動都能帶來社會學習論的讚賞,例如,衝擊警方在早期有效,現在已沒有實質意義,失去社會的讚賞,參與者的人數漸漸減少。
近日運動由於缺乏足夠的讚賞,支持者漸漸做些細眉細眼的小工藝品等。到金鐘來的支持者大都帶有對民主的強烈期盼,不需要小工藝品增加其感情。
在近日,差不多金鐘的毎一個旮旯,都聽到人們問,下一步怎麼辦?可見,運動急需來自運動領導的方向性意見。學聯豪言,坐多三個月。這不是方向性意見,因為,若然打定輸數,坐多三個月和三年是沒有分別的。一批領佔者提出的佔領英國領事館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1.          浸會大學

浸會大學的校訓"篤信力實",倡導學生能夠忠實自己的信仰,並努力實行。浸大校長陳新滋忘記校訓,拒頒證書給實行舉傘表達民主信仰的畢業生,觸發起更多應屆畢業生到金鐘拍畢業相。今天的《 人民日報海外版 》報導道出玄機:“今年是浸會大學授課式研究生在內地招生第十年,招生人數成倍增長,2014年有1750人申請了授課式研究生課程。”大學校長為五斗米折腰,學生又如何尊重校長呢?

劉山青

17-11-2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