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就醫護專業人力供求推算研究』與「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


曾俊華在立法會二讀預算案上發言,表示為了控制開支增長,政府會採取以下八項具體措施:
(一)總體政府開支增長,不超越中期預測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約為百分之五點五;
(二)所有部門在未來兩、三個財政年度,節省經常性開支;
(三)在推出主要新政策之前,作十年或更長遠的財政可持續性評估;
(四)揀選個別政策範疇進行基本開支檢討;
(五)個別資助機構作跨財政年度的撥款安排; (六)簡化招標準則,提升採購效率;
(七)調節新工程項目時間表;及
(八)開發土地、醫療和長者設施、環境等相關部門為主要項目擬訂十年計劃。
 
他同時表示,待《撥款條例》通過後,會正式邀請工作小組就「未來基金」的建議提出具體方案,亦會要求小組一併研究如何改變政府的資產管理----即是改變金管局對外滙基金的投資策略,可見「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建議已發生影響力。問題的關鍵是:工作小組的估算方法是否『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報告在其『附件 D開支推算 —假設、局限及考慮 因素』、『附件 E- 收入推算的計量經濟模型』中自誇,已檢視了五百多個計量經濟模型,詳細估算結果及模型診斷指標紀錄在『表 E.1 — 計量經濟模型 的詳細估算結果及模型 診斷指標』之內。
由於政府五個主要經濟分析部門隸屬於財政司之下的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外人很難反駁財政司在這方面的觀點,幸而港大最近出版了『就醫護專業人力供求推算研究』, 可為參照。
 
 
食物及衞生局為了檢視醫生不足的問題,委託了港大進行了一個『就醫護專業人力供求推算研究』。---立法會CB(2)1283/13-14(01)號文件
 
研究採用的模型, 乃採用過往的醫療服務使用率的數據,並根據人口增長及人口變化,加以調整,推算出醫療服務使用率,從而預測在規劃期內的醫生需求。將推算得出的需求數字,與預計同期的醫生供應數字作比較,便可找出是否存在人手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在預測其他醫護專業的人力供求情況時,這個模型可以適當修改,以配合個別專業獨有的使用率參數。
為了分析大量數據,港大運用了計算機的人工智能方法。其推算的人工神經網絡,特別是支持向量機,可推測出帶動使用量的複雜關係。支持向量機是督導式學習方法,透過分析過往數據識別出數據的規律。因此,這項人工智能推測方法可根據輸入某一變項而得出相應的結果。選擇以支持向量機作推算的原因,是基於支持向量機會 “逐步形成 ”優化結構,並根據某些特徵 (如年齡和性別 )估計某人的醫療服務使用量。
參照港大推算未來的醫生需求量,推算出未來的醫療開支,我們可以客觀地比較「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第68頁的『(a) 在現有服務水平情況下   名義本地生產總值計算,衞生的經常開支會由二零一四 / 一五年度的2.4% 加至二零四  /四二年度的 4.0% 以金額計算  則由 524 億元增加至2,850 億元,即每年6.5%的增長率。』的可信性。
 
 
劉山青

電訊業的"解決顧客投訴計劃"完全失敗


2007年建議設立電訊業的自願性另類排解糾紛計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免費提供審裁服務。電訊局於20089 20102月推行為期18個月的解決顧客投訴試驗計劃,在推行試驗計劃的18個月期間,3家參與電訊公司向計劃提交共18宗個案, 相對於電訊局收到的大量投訴(20074 629  20084 317宗及20094 016),所謂自願性另類排解糾紛計劃,純屬搞笑。
但電訊局長表示對試驗計劃的結果和回應感到鼓舞,並於201068日發出諮詢文件,就有關長遠持續實施"解決顧客投訴計劃"的若干要點徵詢公眾和業界意見。
香港通訊行業的非牟利商會組成「香港通訊業聯會」,從2012 11 月起提供有關的服調解服務中心服務(不包括08年期間的審裁),其經費則來自納稅人。
據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的『201213年營運基金報告書』顯示:『試驗計劃的開支方面,審裁服務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免費提供,電訊局則負責提供人手和其他資源,在行政方面給予支援,並在把個案轉介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前,為爭議雙方進行第一階段調解,有關開支由電訊局營運基金支付。為了在司法制度以外協助解決電訊服務供應商與客戶之間陷入僵局的計帳爭議,香港通訊業聯會於201211月設立一個以兩年為試驗期,屬自願性質的「解決顧客投訴計劃」。按照於2012109日簽訂的諒解備忘錄,營運基金同意由2012111日至20141031日,為計劃提供設立及運作成本的費用。年內,營運基金已向計劃提供90.4萬港元。於2013331日,營運基金對計劃的未支付承擔為324.6萬港元。
2012111日至2013331日期間,通訊辦共收到236宗申請查詢,其中36宗申請屬於該計劃的範疇,當中27宗在轉介予調解服務中心跟進前已獲得妥善解決,而餘下的9宗經調解服務中心跟進後亦獲得圓滿解決。』若以金額計算,每宗調解花費了納稅人二萬五千元 ----$900000/36=$25000
 
消費者和電訊商須分別繳付港幣 100 元及港幣 200 元,作為使用調解服務的費用。在該計劃試驗期內的首 15個月(即由 2012  11  1 日至 2014  1  31 ),共接獲 146宗合乎資格的申請,當中 91 宗在通訊辦轉介予調解服務中心前,消費者及其電訊商經再商議後已解決有關爭議,44 宗經通訊辦轉介調解服務中心處理後亦獲得圓滿解決,而餘下的 11宗正待調解服務中心安排進行調解。
調解服務中心現時僱用一名全職調解員和五名兼職調解員負責提供調解服務。調解服務中心的日常營運開支主要包括支付調解服務中心的租金和調解員的費用,在扣除提供調解服務的收入後,通訊辦營運基金撥款贊助該計劃餘下所需的經費。 這等於說,在這段期間,電訊商在數百萬開支中只繳付了44x200=8,800元。但在諮詢後的『 諮詢文件的意見書與電訊局長的回應』的『(VI) 經費安排和收費水平
29. 經考慮海外做法和本地保險及金融業類似計劃後, 電訊局長預期長遠解決顧客投訴計劃的經費主要由業界承擔。』
計劃規定:參與該項調解計劃的電訊用戶所涉及的爭議金額不少於港幣300 元,並向電訊商投訴起計算已超過6星期,在未能解決計帳爭議的4星期內,或在爭議後的 3 個月內申請調解 ,參與者必須填妥和交回  顧客申請表格    顧客同意表格 」予調解服務中心  並繳付申請費港幣 100  ,申請費將不獲退還 。從這裡明白到,所謂業界自律和自願參與調解計劃的成效。這計劃將於20141031日結束,並準備在2015年年初向立法會的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向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進展-----是否將計劃擴展至其他範圍。
 
2007年至今七年,單是營運基金便花了四百萬元,每年約四千個投訴只能解決數十宗, 21世紀香港社會官商勾結,互相扯皮,堪比晚清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劉山青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細看政府的科技投資成效


 政府建議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視之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並以高錕發明光纖,促成互聯網的成功為例,為世界帶來無限商機。但 政府忽略了一個重要因素:高科技研發需要大量且集中的投資,特別是在實驗室方面, 例如美國每年投放3% GDP於國家實驗室,發展科研。反觀香港,全年研發開支只有約150億,為美國的13%(0.4%/3%=.13) , 概況如下:
 
研發開支(億港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本地研發總開支=[a]+[b]
122.9
128.3
133.1
139.5
148.2
(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
0.72%
0.77%
0.75%
0.72%
0.73%
[a]工商機構研發開支
52.7
54.7
57.7
61.9
66.5
(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
0.31%
0.33%
0.32%
0.32%
0.33%
[b]公營機構研發開支=(i)+(ii)
70.3
73.6
75.5
77.5
81.7
(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
0.41%
0.44%
0.42%
0.40%
0.40%
(i)高等教育機構研發開支
66.5
68.4
69.5
71.6
75.8
(ii)政府機構研發開支
3.8
5.2
6
6
5.9
 
香港政府在科技上的投資, 端靠創新及科技基金。財務委員會於一九九九年撥款5 0億元以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其開支如下: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213
201314
201415
 
百萬元
百萬元
百萬元
百萬元
百萬元
百萬元
期初結餘
4,147
3,749
3,272
2,857
2,379
1,801
收入
323
272
240
214
145
71
開支
721
749
655
692
723
882
盈餘/(赤字)
-398
-477
-415
-478
-578
-811
期末結餘
3,749
3,272
2,857
2,379
1,801
990
基金的每年開支只有七至八億,為GDP .03%(8/22,000=.03%)。若以收入/開支值來估算其收益,只有約一成(71/882=0.08)
 
現在,政府準備加碼3千萬,說可以為香港帶來商機。若能成功,將會是一項世界奇蹟。
 
且讓我們檢視香港近年的科研成果吧。
預算案下的『總  155  政府總部:創新科技署 』之下有六個綱領。其綱領( 1 ) 為支援研究及發展。
政府在二零零六年四月成立 5 所研發中心,以推動和協調下述 5 個重點範疇內的研發工作: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  紡織及成衣  汽車零部件  物流及供 應鏈管理應用技術和資訊及通訊技術 
研發開支資助額(百萬元)
2013-14年度(修訂預算)
2014-15年度(預算)
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
17
17.6
應科院轄下的資訊及通訊技術研發中心
210.3
224.7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29.5
30.9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
32.1
35.9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
40.9
41.7
合計:
329.8
350.8
 
政府表示研發中心近年在這方面已漸取得一些成果,成功例子包括: 
(i) 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的「電子關鎖應用技術」。
(ii)應科院批出特許授權予 2 家公司。其中一家推出了第一個商用 TD-LTE 小蜂窩基站參考設計。
由此看到,政府的科技投資的方法所獲得的成果,轉商品化的能力很弱,完全過時和不合實際。
 
再如綱領(2)  鼓勵大學與產業合作
梁國雄提問:
請告知:在 2013-14 年度,在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下獲撥款和受監察的各項目(58 )的項目名稱、大學、合作產業、所批資助額和估計的研究成果商品產值?
 
答覆:
研究成果商品化的過程一般需要在項目完成後才開始,而且需時。由於上述的項目仍在進行中,一般來說商品化工作仍未開始。同時,現時大學與產業合作計劃下資助的項目所產生的知識產權,由參與公司全數擁有,並由公司進行商品化,因此我們沒有詳細資料及統計數字。
 
答案清楚,這是另類福利研究成果無法商品化。其中一個計劃為廠校合作研究計劃。該計劃資助本地公司聘請在本港大學攻讀高等學位的研究生,協助進行專利的研究發展工作;研究生每月最多可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7,500元補助金,為期不可超過兩年。然而,再培訓計劃的全日資助,最高資助額也有4,000元。
可見政府只是巧立名目設辦創新及科技局, 可是卻苦了那班議員,因為他們連創新和創意也分不清。
 
最後,容我引述一位美國科學家對香港發展高科技的看法:
Obviously, I don't know enough to say yes or no. As a scientist, of course I will say yes. But realistically HK may not have the research environment for a broad spectrum of advanced technology. Maybe investing on a few specific areas would make more sense, i.e. more applied research because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est in basic science in HK in general. Moreover, HK already has 7 universities competing for research funding. Honestly it takes a country for this kind to work. China is more appropriate to invest more but unfortunately, China does not have th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atmosphere for honest scientific work.
 
 
劉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