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不令人快樂的施政報告



今年的施政報告有261條,比去年的219條大幅增加2成,歷時2小時半。它沒有去年的,《   10  .          2014年2月,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官方刊物《學苑》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民族命運自決》。2013年,《學苑》編印一本名為《香港民族論》的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對《學苑》和其他學生,包括佔中的學生領袖的錯誤主張,我們不能不警惕。我們並要求與學運領袖有密切關係的政界人士勸阻。  》
它沒有嘹架打,至少沒有開宗明義就是戰鬥格
本來,所有政策都有延續性,管治理念和資源再分配不會突變,所謂沒有驚喜是常態。批評其毫無新意,本身就是毫無新意。
這份施政報告確是投放了一些資源,但給人的感覺是冷冰冰的、機械的、離地的和不令人快樂的。

快樂指數

聯合國在2012年首度發布這項報告,希望將各國快樂程度量化,藉此影響政府政策。這項排行榜的評分標準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援、平均健康壽命預期、人生抉擇的自由、慷慨風氣、免於貪腐的自由共6項因素。
在2015年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5)中,在158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排第72位(5.474),比前年跌了8位。它比2005-2007年之間,下跌了0.037,意即香港人比以前更不快樂。
報告第四章是「政策如何令人快樂」。它指出最好的方法是量度公共開支如何令受惠者生活愉快。它設計了一個成本成效分析。
報告建議:
政府的目標是提升人民的快樂程度,特別是減少人民的不幸;
人民願意付出多少並非量度政策好處的有效方法,政府應設計一套新的方法,以人民的快樂程度來量度政策好壞;
政策修訂應以受控實驗方法定期評估快樂指數來衡量其得分;
社會學的主要功能應是研究人民的快樂成因、如何提升和成本效益。

梁振英特色

這份報告比之前的三份施政報告更表現出梁振英的個性 ─ 十分注重效率、機械性的。正是這種感覺令人不快。試問,有誰願意接受機械人統治呢?現在,整個社會不快樂,樓市、股市暴跌;網民要上街、導遊要上街;社會保障、醫保沒有出路;高鐵、三跑失去人們支持;李波事件令人憂慮。這份報告只會讓人更加不快樂,人們覺得不受重視。這是一種直覺,與數字無關。

為人民服務

報告煩瑣,沒有搶眼球點,不在話下。其死穴是主要篇幅放在一帶一路,共29條。正面說法是為香港抓機遇。但是人們不會忘記梁振英口中的要為國家多作貢獻,習近平在其述職時要求的「抓住國家十三五發展的機遇」。人們有可能將報告演繹為一個內地首長的工作報告,而不是向香港人問責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簡言之,這是給北京的還是給香港人的?

後知後覺

這份報告犯著上一份的同樣毛病 ─ 後知後覺。當它大談「153. 教育局亦會更新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的課程內容---」時,即爆出了一個   TSA 。當它大談「128. 政府會繼續增加殘疾人士的住宿照顧服務及日間訓練和 職 業 康 復 服 務--」時,即爆出了一個院舍虐待殘疾人士。當它大談「39. 本港兩個主題公園正推展擴建計劃---」時,即爆出了一個   零團費事件。這在在說明離地高官只會看到硬件,不明白軟件的重要性。

長遠規劃

今份報告提出《香港2030+》。但自《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 發展研究報告》和「自願醫保再諮詢公眾」後,香港人已經不相信政府的長遠規劃。香港人只希望政府花少些,不要花光香港人的儲蓄。

其他

其他胡鬧地方如,「101  上述約150幅用地以外--」 毫無進展,照讀如儀;中醫醫院保留用地;東九龍聰明城市;私人土地用作福利用途等,則不再細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