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沒有領袖的地方,群眾才能運動





警察在28/9的致命性失誤是封鎖立法會示威區,迫令大量市民集結在金鐘夏愨道旁。市民首次步出馬路時,並沒有任何推撞。其時正值警務處處長和保安局局身在記者會,眼白白看著這本該發生的事發生著。事實証明,警方的處理手法,特別是施放催淚彈,激化市民反抗。

筆者的一位社工朋友和其太太當時身在人群中。他們原想到示威區支持筆者。但他在沒有任何防範心理、眼罩和口罩的情況下被噴中胡椒噴霧,睜不開眼睛。在同一時間,發覺自己身在催淚氣體中,眼睛十分痛楚和心裏很驚慌。他在逃跑時與太太失散,也弄傷腳部。警方的做法激怒了他,令他打消了回家養傷的想法,堅持集會。
正是數千如他一樣的人們,在夏愨道堅持與催淚氣抗爭,為民主打了勝仗,改變人心。若當晚如學聯、佔中等人所建議的解散,便沒有29晚的金鐘慶祝會。

筆者從28/9的五時許至晚上約九時一直堅守在添美道,看著夏愨道上一輪接一輪的施放催淚彈,獨自堅守在水馬前,以最和平的方式抗議。身旁的人都在施放催淚氣體時跑掉。

群眾最活潑的地方在金鐘夏愨道旁、銅鑼灣、中環、旺角。全部都是自發行為。筆者在九時許回到立法會大門附近,看到十多位泛民議員,台上常見的面孔等,控制著大會擴音器,期待被捕。

在八九六四以降,台上的領袖在集會開始時呼籲人們嚴妨破壞,在集會後叫人和平散去。保守成為民主的絆腳石。群眾在沒有領袖的地方運動。但悖理的反面並非直理。運動發展至今,需要多些空間和時間給年青人成長,更迫切需要冷靜、理性、領導。

劉山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