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謊言聽到太多,人們便不會關心事實



現在的政改爭議關乎萬民,但民意無法伸張。我們看到不少民調出台,宣稱在電話訪問是一千人,贊成的若干,反對的若干。其方法貌似中立客觀,廣為傳媒報導。

民調是西方近年發展的一套科學,它需要與統計學結合,以便從收集到的數據,分析出有意義的信息。
美國聯邦政從1878年始,每年出版《美國統計摘要》。它以一套固有的編碼,定期收集市民的意見。例如,美國人對槍械管制的取態關乎政局,所以十分重要。
統計學的科學方法有其固有步驟。首先要作一些假設,如分布圖特性等,再計算出合理的訪問人數,設計編碼、設計問卷,訓練訪問員。
如何對所收集到的數據理解是後期的運算工作。在運用推論統計學時,人們要設計「假設檢定」,計算在一定的可信性程度內,其假設是否可以被接納。
若需要進行模型分析,更需要計算不同因果關係的關聯性的預測(相關性),或運用迴歸法,時間序列(time series analysis),以至資料探勘(data mining)。

簡單來說,民調工作者在向公眾或政策制訂者發布報告時,至少要連帶一些技術性數字,解釋其可信程度,標準誤差值和最重要的,其局限。

民調也可以用作政治投機,在2005年特首小圈子選舉中,民主派的社福界選委蔡海偉和狄志遠等19票以民調為擋箭牌轉投曾蔭權,令李永達只得52票,無緣角逐。


由於香港的政府統計處不肯擔當美國國家統計局的角色,香港人唯有經常收聽各類民間調查,聽取各人告訴他,他的想法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