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民主派的前浪與後浪 1995年信報

 

民主派的前與後浪

在九七之後,民主派的第一浪人物終經不起時代的考驗,而被後浪推倒之時,誰會是代之而起的明日之星?

王岸然

舞劍集    1995年信報

 

 

無論是新聞工作者還是與筆者一樣論政的人,為求方便表達意念,都無可避免要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名詞,但其實這些名詞大都十分謬誤,例如民主派或者親中,又或者是近來被形容得多的民主派第二梯隊、第二綫人物等等。但無奈還是照用不誤,要改變大眾慣用名詞的習慣殊不容易,這亦是孔子所説正名的重要,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若言不順,就事不成。

例如民主派,就是十分謬誤而含混不清的名詞。誰是民主 派?叫口號支持民主的就是民主派?那麼 共產黨七十五年來都是民主派?又有哪一個政黨及政府將民主的口號掛在口頭的次數能比中共多?

民主是作風?則殖民地總督的民主作風就遠比我們的民主派頭頭可取了。

若說民主派是率先行動,支持香港走向非殖民化、民主化的人,哪麼李柱銘一定不是,因為他在八四年之前有反對回歸的不光彩歷史。

民主派是率先支持中國民運,有民族大義的人?司徒華就不算!因為率先支持八九民運的團體是托派為主的四五行動,他們在八九年前一直被司徒華、劉千石等排斥在民主派(當年)主流之外的激進分子。

民主派最大成就在於正名

司徒華在領導了兩次百萬人上街遊行之後,在控訴中共六四屠城的暴行的集會上,激動到昏倒地上。但不夠兩星期的時間,他又冷靜地注意到爭取港人、民心的重要性,不能讓當時赴英為港人爭取居英權的鄧蓮如奪去政治風頭,而力主民主派要搞「港人救港」乞求英國人給予三百萬港人護照之舉,這段歷史,華叔自然不便交代,但歷史卻不會消失。

若說民主派是反殖反專制,爭取政制逐步民主化而且關懷在不平等制度下被壓迫的窮人,筆者會贊成,而且選葉錫恩為第一人,但她卻是被主流政治文化所定性為親中變節,出賣民主的人,這個時代最大的謬誤,莫此為甚!

說了半篇文章,讀者也許不耐煩,民主派就是民主黨!最多加上跟在後面的民協,其他的都不是!這是香港媒介,包括親中報刊都跳不出的習慣稱呼。對不對?就連筆者在這篇文章也不能免俗,可見民主派十年來最大的成就,不在於為港人爭到什麼民主,而只於成功地爭取了一個「民主派」的正名,一個有用之不盡,說之不完的好處的名字。

短視民主派九月大選是極限

民主黨的黨章,完全承認了「基本法」,更超越其他政黨的做法,不必要地主動承認有專制性,有所謂四大堅持的中共八二「憲法」以意識形態而論民主黨比民建聯更欠缺道德力量,更不能理直氣壯地為中國人爭民主。

今年六四遊行之時,大家大概會再聽到司徒華及張文光高呼要求中共「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但他們的民主黨明明已經承認有寫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民主專政的八二「憲法」

是他們的政治人格分裂了,還是他們的政治原則 民主原則像天上的月亮,是初一、十五不一樣的東西?

由八五年到九五年,民主派興起的第一道波浪,由低而高,已經到了頂峰,短視的民主派能支撑到九月的大選,已經是極限。九月之後,在港英的治下已經沒有選舉,已經再無反共的必要性,以功利權術支持,而不是以意識形態及理想起家的民主派第一浪人物,不迅速在高峰滑落才是奇事!

而事實上,所有政黨都自稱在「基本法」的範圍內活動,那是說,甘願在有限空間的民主鳥籠中活動民主派又有何資格再批判別人?為了生存,民主派自己都會淡化自己的角式,特別是民主黨,會將精力放到螞蟻式的民生工作。有朝一日發覺談論民主大道理最多,最無顧忌者,除了論政者之外,竟是民建聯的人,是絕不為奇的。

 劉山青曾鈺成馮檢基各有隱憂

筆者近來有興趣「務虛」的問題,是在九七之後,民主派的第一浪人物終經不起時代的考驗而被後浪推倒之時,誰會是代之而起的明日之星?在民主派已大同化的形勢下,筆者認為代替李柱銘、司徒華、劉千石及劉慧卿而起的新浪潮人物,左的是曾鈺成,右的是劉山青,而中間的,是馮檢基三人之中,各有突出的條件,能成為一時的俊傑但亦各有隱憂,見風到而起不成浪。

劉山青的優點是夠勇敢,是真正的民主鬥士,在其他假民主派倒下之時,他會得到港人毫無保留的支持。但他的危機是會成為香港的魏京生,再度在人間蒸發。

曾鈺成的缺點是他的太空人身份,令他在失歡於港人之時,亦被中共在適當時遺棄。

筆者曾經形容馮檢基是民主派的第一後浪,因為環視所有政治人物之中,能夠又民主又親中,大小通吃的,就只有他一人,前途自是無可限量。他的敗筆是親共的手法太差,當了港顧後說退又不退,被人看出在做戲,是否當得成第一後浪,就先要過了九月選民的一關,一個他過度自信的關口。

民主派又會否根本沒有後浪為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