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伊人沉醉詩詠 憤怒肆虐噩夢


新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寓意吉祥。香港在大年初一發生嚴重警民衝突。觀乎中華歷史,筆者找不到先例,若然,應該向本屆政府寫個服字。
高永文事後解釋,食環署人員明白部分小販欲趁農曆新年賺錢謀生,因此當晚只是分成小隊,在旺角地區例行巡邏,並無採取任何執法拘控行動。他又表示,食環署人員當時被被人包圍,衝擊。他的說話等於承認,當晚出動食環署人員是多餘和被人利用。這一低級錯誤做成了重大傷害,凸顯庸官治港的可怕。

伊人沉醉詩詠

這件令人痛心的事件發生後,街頭巷尾的討論反映了目前民智的水平。一般的討論有:該名警察應否開槍?警員掟磚頭是否合理?示威者是否暴徒?美國的警員會開百槍等等。
泛民評論員則關心應否與本土激進活動分割?政黨則發表聲明,其目的只是希望盡量保留票源。
本文不打算討論或反駁上述論點,因為這是不可討論的,各方的觀點基於其立場,已反映在公共空間。

憤怒肆虐噩夢

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個別「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為主所策動者”,是重要訊息。它的意思是,有些「本土激進分離組織」是好的,不要受其牽連。另外,他指香港是法治社會,意即亂世出重典。
196646日晚上旺角聚集了4千多名示威青年(大部份為街童),他們沿途投擲石塊,燒掉30輛政府車輛。港英調動啹喀兵鎮壓,發射近百發子彈,46日至8日全日宵禁,1465人被捕,905人被檢控,1人死亡,26受傷,超過300人在法庭受審,多數為1525歲之青年,大部份人被判刑。港英政府在鎮壓後成立一個4人委員會調查事件。
委員會報告認為,事件是由於經濟上受挫折和貧富懸殊而引發;事件不是有預謀組織以達至特定社會或政治目的而策動的;暴動只是初期示威一發不可收拾的沒有預謀的結果;部份人因政府官員日常處事態度而對政府反感;1525歲青年人在騷動中非常活躍;年青人對本港事務漸感興趣,而且對他們的父母的逆来顺受態度反感
六七年事件上,原親中人士羅夫認為嚴格來說事件並沒有達到暴動的程度;吳康民認為當年的社會不滿原屬於勞工問題,將其轉化為政治問題(反英抗暴)是導致運動失敗的原因。
就以50年前的港英年代的標準來看,今天政府將初一的反政府活動定性為騷亂,和把示威者當作暴徒,也算過份。
筆者最擔心是社會走向保守和認同以暴制暴,和警察工會所說的下次開百槍報復。今次事件本質上是年青人不滿雨傘運動被打的報復。香港經歷今次事件不會就此平息。梁振英連任將激起更大的街頭抗爭。兩個對立陣營的憤怒噩夢將在香港上空徘徊,這才是最大的憂患。

一國兩制核心

法官獨立運作,不受輿論影響,是一國兩制的核心,中央必須容忍。今次大量起訴,香港的法治將受很大壓力。香港的法官可能面對中共官方的直接批評。香港法官們對法治仍然有信心,是因為終審庭仍然使用英語。但法官委任與大學校長委任,是由特首委任的。習近平若橫起心來,是可以幹起來的。
容忍立法會拉布或反對中央,是一國兩制另一個核心。中央同樣必須容忍。但看來,習近平不明白兩者對一國兩制的關係。梁振英在處理今次事件的手段是盡力討好中央,若中央最後不收貨,可能對香港前途帶來重大影響。

革命的行動需要革命的理論

香港人在雨傘運動後,看似出了很多書,舉辦過很多座談。但其實內容十分狹窄,基本上一句,就是仇警和689
今次事件比雨傘運動的影響更深遠,參與者所承受的迫害將更嚴厲。目前進行的反省較之前的認真得多。有一些已認為不能停留在外表的原因。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分析進行中的歷史性事件,關乎成敗,應該脫離本身的感情,以手術醫生的態度,解剖事件。只有憤懣的青年人成熟起來,香港才有前途。筆者只能提供一個態度,不能提供一個方法。

最後,本文標題是來自一網上遊戲。網上遊戲充滿激情,但年青人若真的想付出代價,爭取理想,便應離開虛幻空間,盤算得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