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赢了輸了,使果敢者諗之?

赢了輸了,使果敢者諗之?

2018/3/12 — 14:13

2018年3月,立法會補選點票完結,新界東多名參選人上台合照。
補選已告一段落,是時候飲杯咖啡,吹吹水。選舉第一件事永遠是社會形勢。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事,是全民要求派錢。在2011年陳方安生反對派錢6千時,泛民不是一片反對的。今天的民氣反映社會全面右轉。
選舉氣氛
我在農曆年前與一些泛民議員表達過以下意見:“由於補選太接近過年氣氛,對投票率不利。泛民的基本支持者大概都知道DQ唔啱,以反DQ的抗爭口號未必符合新春氣氛,鼓動中間票;可能以讓泛民參選代表入議會,加入泛民大家庭的“團圓”作口號較可取。
另外,筆者當時表示,司馬文已經成了咸魚,救不到了的。
可赢可不赢
范國威有桩腳,而4位泛民參選人當中,只有他有。姚松炎(49%)和區諾軒赢7%,說明反DQ無法牽動中間選票。他們處於可 赢可不赢之間。
 
哪吒
我當天的看法是“新東好大鑊,現在只有寄望哪吒打救到咖啡飯啦‧ 西游記裡的哪吒好有義氣的,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睇吓你啦,方國珊。”
哪吒的建制泛民比成是多少才幫到鄧家彪呢?其方程是:
X  +  y   =    64,950
183,762  +  x =    152,904 +  y   
算出比率為 12%,即是她的票源成份要少於12%  泛民票數,才會改變賽果,即幫到范國威。哪吒確是好打得,但從多次立會選舉中看到,她要找一瓣收留她,才有希望。其原因是:范國威在泛民中可做第三者成功、之前的梁耀忠也成,但以建制派不成,其票源單一、崇拜權威。
本土為何攻擊范國威
黃毓民之所以全面攻擊范國威,是因為他以論述為主導,若他全面攻擊各泛民參選人,變相成為祼聊,長期而談,沒有吸引力的,因而他要針對性。另外,他的慣常作法是攻擊內部以建立其勢力。
一票不能少
今天的“一票不能少”只發生在大陸,在人大投票終身制上,只有2票反對,它們才是真正的“一票不能少”。
選舉議題
我其後再接觸到一些泛民的票源,發現DQ是一個較複雜和具爭議性的議題。的確有一部份泛民支持者認為宣誓搞野有點胡鬧,違反了他們的投票意願。
一些泛民頭面人物以“不全取四席,等於說DQ是對的”作呼籲投票。這是否一筆抺過?
換屆選舉數據分析
從2008年至2016年的換屆選舉中看到,香港的投票率以每屆6.5%穩步上升;每小時投票率約以0.5%平均增加(以每小時投票率約3%計),但泛民的支持度在2012年大幅下跌,之後基本上沒有上升。它(支持民主的選民總體計)的目前支持度約為55%。
補選的數據分析
筆者承認之前的數據分析失誤。
2010年五區總辭導致的補選由於沒有建制對手,因而不能進行一般比較。以2000年香港島補選,余若薇勝出,和2016年新東補選,楊岳橋勝出作例,與其換屆選比較,三項數字約在0.7至1之間。今次補選跌幅大致在這範圍之內。從保到泛民得票率上,分別為1.1、0.8、1,其實不錯。賽後指責民協和其他人屬屑碎無聊,選舉從來都由多個因素和不可知因素影響。
「網絡革命黨」
每次選舉,網上都會出現白票和“鬼”的對駡。筆者不同意焦土,但要對其理解。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中討論了中國的“底層青年成為「網絡革命黨」主體”。何清漣的這一觀念大概可作參考。
她首先指出,和理非非的政治理念“在政府的政治暴力和「網絡革命黨」日趨嚴重的暴力傾向這雙重煎熬下,奄奄一息。”「網絡革命黨」的基礎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和半失業,他們在感到社會極度不公,對周邊事物帶有仇恨情緒,同時帶有經濟訴求。他們從來沒有消失,霎時的靜下來只是處在尋找領袖的階段。
引誘「網絡革命黨」出現的來自三大社會不公,源自教育資源不均的機會不平等;社會上升通道嚴重梗塞;社會懲罰機制的等級化。她繼而指出,「網絡革命黨」是政府持之以恆的意識形態和教育宣傳培養出來的。
梁游的第一波失敗是因為他們太幼稚,脫離社會實際。但可以想像,這些網上白票黨永遠死而不僵,因為他們不需要成本的。
泛民的問題
社民連、人民力量等已被視為泛民的一份部,似乎無法增加泛民的總票數。而梁游等激進青年派的短暫堀起似乎吻合何清漣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所論述的“底層青年成為「網絡革命黨」主體”,但這主體在香港尚未成熟,而且,港獨派的短暫堀起對香港的泛民是破壞性的;在另一厢,泛建制派可能成立,它們會拉走一部份泛民的選票,對泛民帶來實質性傷害。
泛民的第一個問題是,以教師為主體的過於保守,抱殘守缺,不明白外國正在發展的新運動和選舉模式;其第二個問題是對中國缺乏客觀認識;其三是沒有完整的議會工作守則;其四是屈服於民粹主義,害怕網絡欺凌,不敢說出其想法;其五,泛民的主要票源,中產階級自我矮化,走向犬儒;其六,泛民的換代沒有游蕙禎的氣魄,為底層青年發聲。其七,泛民各派在協調時,只想騎劫,不會團結和建立互信關係;其七是泛民的最大公約數策略越來越難,無法應付越來越複雜的局勢發展;其八是泛民對法治,尤其是基本法的基本態度相當含糊;其九是泛民無法以政治理念團聚其骨幹;其十是泛民泛政治化,不求甚解。
未來
泛民的永死金牌“不投泛民等於益了建制派”可能漸漸褪色。不過由於香港永恆地處於“政府的政治暴力”之中,香港人永遠需要民主派作反對派。
但又因為投票行為由選民決定而不是政團,筆者估計,第三條道路始終會出現,它不是湯家驊、黃成智等人可以領軍,也不是筆者,因為筆者太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