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發展局的唯一新措施、搞了一場公民運動



發展局在今年提出了30項新措施,最具爭議性的當然是建造人工島,其餘的都是枝節。它的新措施本來只是,“成立專責辦事處,負責督導、統籌並監察「明日大嶼願景」的規劃及落實。”
星期天的遊行雖然只有約一萬人參與,但參加者大部份為年青人,自發參與。一場公民運動可能形成了。這場運動沒有政黨參與(或很少政黨動員),眾志若不成立關注組,它也可能錯失這場運動。
林鄭如山竹事件,錯判形勢,講大了。土地大辯論可能現在才真正開始。
政府在立法會剛剛還說:“「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有關研究將包括工程可行性及基建設施研究、港口運作及海上交通與安全研究、策略性環境評估和相關工地勘測等。根據目前計劃,有關研究將需時約3年完成。”
本來,她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這班契弟打頭陣,政府自己先做好前期研究,一樣可以成事的。搞成今天局面,扺死,人蠢冇藥醫!

填海造地

有關填海的有6項新措施,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島、欣澳和小蠔灣、龍鼓灘。交通配套則有連接屯門、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鐵路及橋樑;一條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的高速公路和改善龍門路。
其他的有三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南貨運區、航天城、國際博覽館第二期發展。但它的“中部水域人工島規劃第三個核心商業區”與「明日大嶼願景」互相重疊,既準備強行推出「明日大嶼願景」,那些什麼“中部水域人工島規劃第三個核心商業區”、“香港2030”和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等等,可以全部丟進垃圾桶。

其化土地發展

其化土地發展的有,放生公務員合作社去搲銀;「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益地主;放生工廈;政府用地「一地多用」。

項目管理

關係工程項目管理的有:擴大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設立主要項目精英學院、學習國際經驗、推動「建造業2.0」、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十億、推動場外建造、電子方式呈交建築圖則及相關申請。

環境

相關環境改善的有:在中部水域人工島上發展近零碳排放的先導區、推展欣澳填海作休閒和娛樂用途 、活化整個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以東涌作智慧城市試點。

預留資源十億元成立「大嶼山保育基金」,實施「大嶼山遠足徑和康樂設施計劃」則只是為了包裝其破壞大嶼山自然環境的「明日大嶼願景」。
發展局沒有吸收山竹教訓,有關樹木管理的只有教清潔工人認識樹木和設立樹木管理人員註冊制度。

其他

其他的有推出25億元的「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計劃在2030年或之前,將滲漏率由目前15%降低至10%以下。但東京的水管滲漏率已達到為百分之三

結論

政府成日說地從何來,有地就有大屋住 ── 全是廢話,有錢才有大屋住。香港需要的是減少人口,而不是不停填海。而且,發展局似乎只與地產商相關,以後,只要諮詢他們就可以了,不要再諮詢我們這些小市民,反正我們不懂。
---------全文完---------

參考


1.      通過擴大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的編制和職能,加強項目管治能力,推動策略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局)(新措施)
2.      設立主要項目精英學院,讓主要項目領導人員能夠以策略性和創新的思維及世界級水平的領導技巧,推展工務工程項目。(發展局)(新措施)
3.      與國際組織協作,通過專業知識和經驗交流,參考適合香港的做法,以加強項目管治。(發展局)(新措施)
4.      推動和領導建造業界實行「建造業2.0」,以「創新」、「專業化」及「年青化」為方針,提升建造業界的承載力和可持續性,從而改善生產力、質量、安全及對環境的影響。(發展局)(新措施)
5.      推展十億元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業界積極採用創新科技,推動建造業轉型,以提升行業應付建造需求的能力。(發展局)(新措施)
6.      全面推動場外建造,不但可以提升行業生產力及項目成本效益,而且能夠達到加強工程監管的目的,從而改善質量和工地安全。我們會推動和領導建造業界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在場外的預製場以製造業生產的模式完成大部分工序,並鼓勵業界更廣泛採用由具規模及高度自動化鋼筋預製工場所生產的預製鋼筋組件。(發展局)(新措施)
7.      邀請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研究重建合適的公務員合作社地盤,收回的一部分土地將按照市建局過去沿用的推展項目方式興建私營房屋,部分則用作興建公營房屋。(發展局)(新措施)
8.      探討與香港房屋協會合作,在市區合適的用地上興建專用安置屋?,以便為受政府發展計劃及市建局項目影響而須拆遷的合資格住戶提供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單位,亦可為受重建公務員合作社地盤影響的住戶提供居所選擇。(發展局)(新措施)
9.      屋宇署正牽頭發展一套系統,讓業界能通過電子方式呈交建築圖則及相關申請,並讓有關當局在該平台上處理各項圖則和申請,以落實應用新科技處理發展申請,從而大幅精簡審批流程。我們期望於2021/22年開始逐步接受以電子方式提交圖則和申請。(發展局)(新措施)
10.   加強在政府用地落實「一地多用」的多層發展模式,整合及提供更多「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務求善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主要措施包括:‧ 由政府產業署牽頭和推動涉及跨局設施的多層大樓項目。加快政府內部就項目的設計、發展時間表、撥款安排等方面的協調,以盡早落成這些設施;‧ 規劃署將優化現行政府用地預留及使用的安排,收緊單一部門預留政府用地的安排,並在情況許可下建議更高的參考地積比率,以充分利用土地的發展潛力;以及‧ 我們會在適當的「政府、機構或社區」項目試行新安排。初步物色的項目包括重建屯門診所、發展上環消防局旁的擬議救護站,以及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的設施。(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新措施)
11.   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建議具體安排,以釋放私人土地的發展潛力。(發展局)(新措施)
12.   重啟工廈活化計劃。措施包括:83置業安居 宜居城市(i) 參照先前活化計劃的安排,限時接受業主申請改裝整幢舊工廈,並免收在土地契約下更改土地用途的豁免書費用,新條件是申請者須在完成改裝工廈後將10%樓面面積用於政府指定的用途;(ii) 從政策層面,就位於主要市區和新市鎮內相關地帶並在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容許放寬重建項目的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積比率,上限為20%。業主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出有關的規劃許可,可在重建項目提高發展密度;(上述兩項措施將同時適用於現時位處「工業」地帶的工廈,讓業主可改裝或重建該等舊工廈作一般「工業及╱或倉庫」及╱或「現代工業用途」,而非只用作在相關分區計劃大綱圖可准許的非工業用途。)(iii) 位於相關地帶的工廈如申請改裝成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申請人亦無須繳付指定作過渡房屋用途的豁免書費用;(iv) 設定期限內放寬地契豁免書的政策,准許更多能夠符合規劃要求的藝術文化界及創意產業能有序地在現時工廈個別單位內運作;84(v) 在顧及公眾安全的前提下,擴大緩衝樓層的可准許用途以涵蓋電訊機樓中心和電腦╱數據處理中心用途,促成改裝工廈低層樓層為非工業用途;以及(vi) 公布工廈地契內註明的「倉庫」用途具更廣闊的定義,可涵蓋貨物裝卸及貨運設施和可循環再造物料回收中心。(發展局)(新措施)
13.   推出一項十億元資助計劃,以協助非政府機構善用空置政府用地及校舍作短期非牟利社區用途。(發展局)(新措施)
14.   為滿足香港中長期需求,會盡快展開在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的下一階段工作,包括進一步確定中部水域的發展潛力及就首階段人工島進行規劃和設計;並會全力推展位於欣澳和小蠔灣的近岸填海項目。(發展局)(新措施)
15.   以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為試點,逐步在大嶼山推行智慧、環保和具抗禦力的措施,包括智慧燈柱、智能水管網絡系統、生態海岸線設計、區域供冷系統及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等。(發展局)(新措施)
16.   在中部水域人工島上發展近零碳排放的先導區,並研究更廣泛採用再生能源、高能源效益設計和科技、環保交通運輸模式,提高綠化比率,以及更先進的回收及廢物管理等措施,以實現零碳排放社區的長遠願景。(發展局)(新措施)
17.   推展策略性道路及鐵路網絡連接屯門沿海地區、北大嶼山、中部水域人工島和港島北,以及推展一條與北大嶼山公路並行的高速公路和改善龍門路,藉以釋放中部水域人工島、龍鼓灘近岸填海土地、屯門東和屯門西等沿線地區的發展潛力,以及推動香港在房屋、經濟及社會民生的長遠發展。(發展局)(新措施)
18.   邀請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就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項目提交發展方案,連同機場三跑系統、位於南貨運區的高增值物流中心、航天城發展項目和亞洲國際博覽館及其第二期發展,務求在大嶼山創造一個具高經濟效益及多元化就業機會的航空產業群。(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新措施)
19.   在中部水域人工島規劃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發展局)(新措施)
20.   預留資源十億元成立「大嶼山保育基金」,與市民一起推動大嶼山保育工作和推展地區改善工程。(發展局)(新措施)
21.   檢討相關法例及釐訂更有效措施管制於大嶼山高生態價值地區進行填土、傾倒廢料及相關破壞環境的發展活動,以加強保護這些優美的自然環境。(發展局╱環境局)(新措施)
22.   推展欣澳填海項目以提供土地儲備作為休閒和娛樂匯點等用途。(發展局)(新措施)
23.   研究、制訂和分階段實施「大嶼山遠足徑和康樂設施計劃」,以優化遠足徑網絡、增加配套設施和提供對環境有較低影響的多元化休閒康樂設施。(發展局)(新措施)
24.   成立專責辦事處,負責督導、統籌並監察「明日大嶼願景」的規劃及落實。(發展局)(新措施)
25.   推出25億元的「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資助有需要的樓宇業主,並提供適切的專業支援,鼓勵他們加快進行升降機優化工程。(發展局)(新措施)
26.   在公用水管推行資產管理及加強滲漏控制措施,以確保可靠供水,目標是在2030年或之前,將水管滲漏率由目前15%降低至10%以下。(發展局)(新措施)
27.   繼續進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的檢討工作,以確保可持續運用珍貴的水資源和適時引入新措施,
28.   為物業經理和前線街道清潔工人提供更多培訓,以提升他們對正確樹木護養的認知。(發展局)(新措施)
29.   研究設立樹木管理人員註冊制度。(發展局)(新措施)
30.   市區重建局繼早前保育永利街建築群後,會進一步研究活化整個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H19)內的特色建築群及社區肌理,營造社區及協同周邊的活化項目。(發展局)(新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