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日 星期一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系列之17——限聚令

 週四 2020-04-23 劉山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系列之17——限聚令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系列之17——限聚令

香港已經連續10天沒有本地個案, 7天的確診個案維持在單位數字,但政府仍然準備延長「限聚令」至5月初。「限聚令」本身的效果成疑,執行混亂,有針對之嫌。香港的餐飲、消費等行業本身已生意不足,「限聚令」限制其收客,有點荒謬。政府只願意取消,「餐飲處…不得超過該處所通常座位數目的50%」的規定是偽善。(註1) 對政府高層和醫學權威來說,它只是一項「做好過唔做」的劣政。


各國的封城或局部解封的情況有所不同,隨著西方大部份國家的疫情進入平頂和開始減緩,大部份準備部份放鬆限制國民活動。


ADVERTISEMENT



瑞典


瑞典的確診個案,直至4月20日,為1萬4千人,死亡人數1,540。它是少有的不執行嚴格封城的國家,它只限制50人集結和不准採訪老人院。瑞典的疫情已經平頂(註2),瑞典的另類做法啟示,不嚴厲限制日常經濟活動仍然可能控制疫情。


美國


美國的疫情在目前為全球最嚴重的地方,一些州份出現反封城的抗議和引來爭議。無可否認,限制經濟活動對基層打擊最大。佐治亞州重開健身房和理髮沙龍的一些商業;田納西州提前結束原先延期至4月30日的留家令;南卡羅來納州讓以前認為非必要的企業(百貨商店,跳蚤市場,花店,書店和音樂商店)重新營業。

紐約州將以大規模的抗體測試作為局部解封的條件。紐約的做法值得香港借鏡,香港以28天內無本地感染作為放鬆「限聚令」的做法過於嚴格,缺乏科學根據。(註3)


對「限聚令」的兩點質疑理據


closure1


第一個圖表顯示一些國家在採取旅遊限制與其疫情的發展。印度是首個亞洲國家,在3月13日封關;一周後,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紛紛效仿;越南,新加坡,香港,中國,老撾,文萊和緬甸也相繼相繼禁止短期遊客。從圖表看到,有些國家的疫情上升,有些下跌。


ADVERTISEMENT



closure2


第二個圖表顯示一些國家在採取社區限制與其疫情的發展。馬來西亞在3月18日對全民實行廣泛行動限制的第一個國家;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分別於3月23日和3月25日封城;新加坡從4月7日開始實施“斷路器”措施,關閉了所有不必要的企業和場所,並要求居民盡可能留在家裡;越南和菲律賓分別於2月14日和3月13日封城。從圖表看到,有些國家的疫情上升,有些下跌。(註4)


closure4


在控制疫情上,社區限制以外還有其他複雜因素,以日本為例,日本正在疫情反覆的掙扎過程。日本雖然推出嚴厲的社區限制令,它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深切治療室服務,每十萬人口,它只有5個深切治療室床位;美國有35個;德國有30個;意大利有10個。有專家表示意大利的死亡率高達10%,而德國為1%,兩者相差的原因是深切治療的床位比率相差太遠,日本的人口比意大利更老化,因而日本的情況十分危急。(註5)


第二點質疑


二、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途徑可能十分複雜。早期的三個學術模型都在估算上嚴重出錯。其中的一個學術模型在1月17日發表,當中Matteo Chinazzi把倫敦、南韓等地的受感染風險定為0.002至0.006,但當中香港為最高,風險值為0.066,香港的風險比廣東省大一倍。(註6)


ADVERTISEMENT



三個學術模型都估算香港是中國之後的重災區,相關的估算基礎是計算中國與各地的人流情況,以推算出多少可能帶菌者以旅遊方法散播各地,再乘以每一人可以傳播給多少人,再加上平均發病日期等因素。這些因果關係大都是線性的,但剛相反,與中國人流最密的香港,遲遲未進入嚴厲封關的香港,在二、三月期間反而只錄得單位數字。


討論


新型冠狀病毒的社區爆發似乎地域性因素很強,已有專家表示確診個案數字不及死亡人數的指標性作用重要。大量的隱性帶菌者或輕症患者未必帶來社區爆發,它有點像核爆的連鎖反應,需要足夠的中子密度才能引起核變反應。因此,是否需要傳播到一些超級帶菌者,或超級帶菌者的社區密度是重要因素,則尚未有學術討論。


closure5


但以香港的疫情發表勢和醫療資源來看,它遠比日本為好,香港的「限聚令」和限制康文活動措施並無需要。


香港最需要關注的老人院問題反而沒有人關。比利時例子是一個警號(註7)。比利時的新型冠狀病毒人均死亡率全球最高,死亡總數達到了5,683,其每一百萬人的死亡人數(4月21日)為503人,相對於英國243,美國128。比利時的死亡人數一半以上來自養老院,當中只有4%進行了病毒檢測證。比利時在4月10日對全國老人院在進行了病毒測試,測試結果發現有19%的老人院院友和12%的工作人員被檢測為陽性。


備註


註1:本港今日連續第10日沒有本地確診個案,但據悉,本月23日「限聚令」等措施屆滿後,政府很大機會再延長措施多兩周至5月初,但戶外康樂措施有機會於本月23日後重開。身兼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成員的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控制社交距離措施應待連續28日沒有本地個案,及源頭不明的爆發時放寬才屬安全


註2:Sweden says leaving businesses open might be working


註3:Georgia, Tennessee, SC announce plans to reopen some businesses, wind down coronavirus stay-at-home orders


註4:Coronavirus: Slowing the spread in Asia


註5:New wave of coronavirus infections threatens Japan's hospitals as emergency care collapses


註6:向李文亮醫生致敬


註7:Coronavirus: Belgium tops the world in number of deaths in relation to population


 禁聚令COVID19


分享文章

     

想贊助支持獨媒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