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香港的六四晚會人數,說明中港臍帶關係永遠分不開



當我們在維園聽到“民主會戰勝歸來”的時候,內心不期然地激動。我們都不再幼稚,都看過“真心抑意假”,人幹出來的事總有對錯,我們不會為某組織領袖而不參與六四晚會。

問題提出

當年董建華要求司徒華結束支聯會,停辦六四維園晚會;中共表示泛民政黨與它改善關係的關鍵是對六四的態度。當年中共做不到的事,沒人理會的話,現在透過本土派、港獨派和大學學生會,重新說出來的。對支聯會的攻擊的開始是“行禮如儀”論。但是,在近年的強大輿論攻勢和大學生學生會的堅拒參加六四晚會下,六四集會人數沒有顯著的減少。這說明了網絡上的留言與六四晚會的參加者沒有直接關係,究竟六四參與者的動力來自何方呢?
台上的發言都解釋不到,為何海外與香港的參加人數有如此不成比例的分別,他們沒有注意到一些客觀事實。
8964當年,海外華人與香港無異,都是義憤填膺的,說是為了良知而來,為了反共而來,為了拒絕遺忘,為了民主,這些理由對他們來說,同樣說得過。

六四活動

支聯會除了每年舉辦六四晚會外,年中主辦不少活動,但這些活動的參與人數很少,明顯地,參加六四晚會的人們只是在六四這一晚走出來,這是客觀事實。支聯會曾嘗試不同形式,不見得有什麼效果,可見,提倡支聯會與本地活動相結合的想法是一廂情願。

與自己何關

說六四與自己無關,這其實不是新鮮說法。筆者當年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為六四活動請假,被新來的主管笑笑口地問,六四關你乜事?她屬青年一輩,在外國接受教育,又是社工。可見,與自己無關的想法十分普通。這是客觀事實。

反共論

參與六四晚會的人們當然對六四屠殺不滿,但這未必表示他們反共,或願意以行動反共,明顯地,參與者大部份會在日常生活到大陸旅行,購物,浸温泉等。他們不會覺得兩者有什麼矛盾,這是客觀事實。

責任論

青年學生表示自己沒有責任爭取中國民主,這無不妥。事實上,他們沒有責任說話、讀書,我們也沒有責任用納稅人的錢供他們讀書。在現實世界中,只有最優秀的5%學生對未來的新科技社會經濟意義,這是客觀事實。因此,對大部份學生來說,他們沒有任何責任。

行禮如儀

參加六四晚會的人們已不是每年的熟悉口臉,他們有各自理由,是否行禮如儀並不重要。大學學生會表明不參與六四,客觀事實是,他們過往也不熱心六四活動,應該說,他們很大部份以前也不參加六四集會的。六四晚會不因此而減少青年人的參加。
還有一樣,現在參選學生會主席的很多是女性,這是因為若是男孩,沒有學生去投票,這不是笑話,較接地的可問問他們認識的時下大學生,這是客觀事實。

當年的居英權運動

司徒華當年一廂自認愛國民主運動,一廂爭取居英權,這當然是人格分裂,但作為運動領袖這無不妥,因為這正是港人的情懷。六四之所以激起港人參與,除了良知之外,還因為港人設身處地,看到中共開槍,擔心香港的未來。
正是這點,分開了港人與海外華人參與六四活動的分別。六四的永恆的人數說明了中港臍帶永不分開。中共無論如何更換領導人,港人的戒心從沒有改變!

普通話

攻擊六四晚會的,本土比土共更落力。本土最關注的是廣東話。香港著名國際學校哈羅準備用簡體字教中文,而大部份國際學校皆用普通話教漢文。這引起本土很大反彈。
他們不知道外國的私立中學(即貴族中學),若教中文的只教普通話。筆者舉一個現實例子,筆者接觸到一位來自美國的實習生。他是華裔,不大會說中文,就讀私立中學,九月才會美入大學。他來自知識份子家庭,十分檢點,除了溫習功課,就是習泳,是游泳賽冠軍,因而絕對是精英。同是做政策研究,他看不懂筆者的文章,因為他學的是簡體字。
說什麼“國際學校教殘體字,割裂香港文化”是笑話,因為那些學生很多不是中國人。

集會後遊行

從前,支聯會活動後,另行組隊到中聯辦的參加人數很少。筆者看到今年六四晚會後,逾百人遊行到中聯辦,筆者為你們而驕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