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評審的假公濟私,作虛弄假情況,香港有不少本地個案。因為它關乎權貴,通常是不了了之,很難立案。
但中國的科技人員作虛弄假,抄襲論文,已造成國際學術圈子的頭疼問題。200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曾發表《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暫行辦法》。當中共7章21條,也有「不得違反保密規定」,「不得索取------禮品、禮金、有價證券」的。
今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在2015年4月13日又公佈《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行為準則與督查暫行規定》。新公告為5章17條。《 人民日報 》撰文表示:「嚴格約束評審組織者、專家、推薦者及參評人,國家科技獎拒絕31種行為。」
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
套取國家資金2500萬
2014年10月10日,《中國新聞網》作了長篇報導,「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共查處了8人, 2人被判刑; 4人被批捕;1人不起訴;1人行政處分。」並進行通報。
通報部份為:「科技部機關工作人員和從事科技專案管理的單位及工作人員不准承擔或參與國家科技計畫專案研究,不准參與國家科技計畫專案評審驗收工作並領取報酬及各種費用,不准參與國家科技計畫專案研究論文、著作、專利等署名,不准作為國家科技獎勵的候選人參與評獎,不准收受國家科技專案承擔單位和國家科技獎勵報獎單位禮金、購物卡、吃請、旅遊和娛樂健身活動等。」
文章還提及「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中國學術造假早已成為詬病
近年來,內地科研學術論文的產量已經超越美國,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內地學術論文的引用率,至今未進前一百名。量多質差成為內地學術論文膨脹的最大特點。
英國專門出版醫療科學論文的出版商BioMed Central,最近撤回43篇論文,其中涉及38家中國知名醫院,因為這些論文涉嫌造假。
在此同時,由9000個學術刊物編輯組成的“出版道德委員會”發表一項聲明,認為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新規定
12年前的是「暫行辦法」,暫行了12年還是不行,現在又出一份「暫行規定」。兩者都是滿篇「嚴格約束」等等不在話下。
但新規定還是有一些值得一談。
(三)不得違規洩露推薦材料非公開內容;
(八)不得接受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商業預付卡、宴請或其他好處;
(九)不得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妨礙評審活動的正常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