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

重新諮詢《香港2030+》的「區域一體」


政府現正為《香港2030+》進行公眾諮詢,於2016 10 27日開展至2017 4 月底結束,為期六個月,整項《香港2030+》研究預計會在2018年完成。

《香港2030》的概念性空間框架基於人口政策、經濟發展模式和區域一體化。

問題是香港是否需要建成一高密度城市;人口老化是否必然無法達至可持續發展;經濟是否一定要迎接「一帶一路」?

未來的科技發展會徹底改變現在的經濟和城市模式,現政府的單線思維固步自封。《香港2030》只是明益財團,例如興建機場島北商業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的商貿中心、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商業/現代物流發展、以及屯門西的現代物流發展,讓香港西部逐漸形成一條經濟走廊。

當中特別重要是在交椅洲填海造地興建第三個商業核心區,東大嶼都會,連接中環和改建梅窩。



《香港2030+》發展的真正問題不單只是人口政策、經濟發展,它還是一個政治問題,就是香港人對於同城化的看法。在香港2030概念性空間框架裡,特區有4個大陸連接口岸。它的三條主要發展軸,西部經濟走廊、北部經濟帶,及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當中涉及同城化最重的可能是西部經濟走廊,因為它連接了港珠澳大橋的通往珠江三角西部。

運輸網路

鐵路會作為東大嶼都會的運輸系統骨幹。對内方面,鐵路連接東大嶼都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外方面,鐵路把東大嶼都會連接到港島西、九龍西、北大嶼山,以及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進一步連接至新界西北。有關建議將建立一條新的策略性鐵路走廊,經東大嶼都會及大嶼山連他地區,包括向東連接至港島西,向北連接至大嶼山東北部/北大嶼山公路,並進一步連接至新界西北。這條走廊亦可成為通往機場及新界西北的另一條通道。

政治問題


但新的諮詢隻字不題十年前發表的《香港2030》建議的有關同城化的策略性意見。它們為當中的第四部份,第十三章13.6.3,“促進「城市群體」的發展”;13.6.15“在珠三角地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核心城市群體”;13.6.17“實現「區域一體」”;13.6.11“有助深圳實現其針對跨界貨運制定的「東進東出,西進西出」”。
香港這十年來的市民意識有很大轉變,特別地反映在本土意識的興起。《香港2030+》必須正視市民對這方面的意見,並重新進行諮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