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青春將打進議會

 

週二 2019-06-25 劉山青

青春將打進議會

 

6.21當天數萬青年衝擊包圍警察總察部的時候,筆者寫下了「西線無戰事」一文。深夜群眾如潮水般散去,在翌日和之後再沒大規模集結在金鐘、灣仔一帶。立法會煲底的物資站開始撤去物資。強大集結和迅速退潮似乎符合年青學生的生活習性,他們總要行街上網拍拖。這一切暗示運動將會轉化,形成的民氣要轉到另一個方向,那將會是議會。

民陣將蛋放在G20,呼籲在G20前集會,以求國際壓力,重重打擊林鄭。所謂國際壓力不外乎希望特朗普打救香港。這等於主動衝擊中共權威,應該是錯的策略,集會看來不會重重打擊林鄭。

 

在民陣的6.26愛丁堡廣場集會後,我們有可能看到一班龍獅旗乘機到英美領事館門前搖尾乞憐。這只會抹黑剛剛成型的新青年運動。港獨派、龍獅旗、英國旗在過往的運動場合裏常常爭取曝光,騎劫民意外。但在今次參與人數更加龐大的返送中運動裏,他們反而相當低調,令人費解。社運界應留意此現象。

 

新青年運動的啟動

 

作出這立論前,需要檢視回歸前後至今的四次龐大群眾動員。它分別是89民運、03年反23條、14年雨傘運動和今天的反送中運動。四場運動都與中港關係相闗。

 

政府內部將反送中運動歸究為:

 

人們對法治理解的薄弱;

香港人不信任內地法治。

 

這說法的主要謬誤在於:普通巿民一向難於理解法律條文,而對中共不信任由來已久,為何集中地爆發在今天呢?反送中是雨傘運動的延續,雨傘運動無疾而終,積結的問題沒有得到疏導,送中條例是引爆點。

 

 

 

2003年反23

 

這場運動的最大特色是在萬人空巷後,香港人在翌日如常上班,沒有任何後繼活動,人們好像忘記了前一天的熱情。這是因為,田北俊倒戈拉倒了23條立法。運動得到了它的訴求,而且中共開放自由行,給經濟和民生帶來甜頭,民怨因而消弭。

 

2014年雨傘運動

 

雨傘運動的起因是不滿中共對其普選承諾設限。2014年雨傘運動被拆大台的內鬼拖垮。主體運動沒有方向、沒有策略,曠時日久的佔路,終於失敗而回。儘管事後有人如何解釋它的成功,這是沒有意義的。雨傘運動正是對中共不信任的集中表現。運動雖然完結,但其幽靈仍然徘徊在香港上空。

 

89民運

 

89民運在香港沒有受到重大挫折,在中國民主化的門封了之後,強大的民意轉化為選舉力量,造就了港同盟,和後來的民主黨。


反送中運動

張建宗清楚地向社會宣佈,政府不會再搞送中立法,他的形象比林鄭較讓人受落。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在六月24日再談到修例爭議,表示希望事態平息下來,重申中央對特區政府有信心,又說香港特區政府已經決定暫停修例,願意花更多時間傾聽民眾的聲音,希望民眾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作出積極回應,看來它是建制派的唯一立場。這是較温和的立場,意味反送中運動將不能持續成為巿民集聚的焦點。

今天的運動與8964有點相似:

它集結了強大力量;
它沒有被打沉;
它也不似03年,沒有得到主要訴求。

因此,筆者估計,今天走出來的龐大的青年力量會轉化為選票,改變接著下來的兩場選舉,新型政黨有機會形成。

新的青年參政

送中走出來的,很多是政治素人,他們與上一代的格格不入,傳統政黨很難吸納這批票源。雖然在雨傘後同樣看到青年參政並成功進入議會,兩者的最大的分別是,反送中動員的青年學生遠遠超出2014年。

2016年立法選舉,很多上了年紀的選民認以為年青人會為香港帶來新希望,所以當年的青年新政所得選票,很大部份源自成年人,特別是年長的選民。但「HONG KONG is not China」和支那的幼稚行為,不單令新政喪失議席,還讓很多選民感到受了騙。扑嘢論讓人覺得很粗俗。

青年的票源已經形成

反送中鼓勵了數以萬計年青政治素人關心自己的前途,他們大都介乎合資格選民之間。反送中運動比雨傘運動成熟的地方是,年青參加者吸收了雨傘的經驗,在示威現場出現更多的小組討論,開始組成原始網絡,互相認識,建立意見領袖。這形態適合參選地區議會和進一步參選立法會。

結語

筆者估計,未來的青年參政會比2016年的更大、更成熟。他們不會依附於泛民政黨之下,而是建立自己的新型政黨,類似於英國的Momentum,以激進、大聲、多姿多采,作為其特色,改變香港的政局。

劉山青
2019年6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