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內地的網上醫療服務




平安好醫生(1833)是一隻網上醫療股,它20148月成立,其業務主要通過手機App平臺提供在線諮詢、預約掛號、在線購藥等服務,以及體檢、齒科以及醫護上門等服務,其覆蓋的醫療網絡,包括3,100間醫院、1,100間體檢中心、500間形科診所及7,500間藥店,其自建醫學團隊達1,000個,日諮詢量45萬次,而2017年截至20171231日,旗下的「在線健康商城」已提供高達178,800SKU。其公司在2015年純利蝕人民幣3.23億。
由於超額認購達數百倍,它在短期內凍資約3,800元。港元弱勢即是市場不需要這麼多的港元,平安好醫生幫助了這一需要。金管局的貨幣基礎約為17千億港元,平安好醫生首次招股無可避免地擾亂了銀行的隔晚息。由於這凍資(應叫凍結流通)3,800億港元不是真正的流通,因此,目前的貨幣基礎設計有一定矛盾。

股仔沒有興趣了解什麼是互聯網醫療行業,本文的主旨是討論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港人只會關注公共醫療不足,但什麼才叫足夠呢?我們站在一個十字路口──要優質的醫療服務還是要廉價的醫療服務?
醫學霸權和政客大叫“人命攸關的”,“唔通見死不救?”,反對引入網絡醫療。問題是,冇錢始於冇得救的,救番只是好彩。小市民以實際行動解答了上述兩難。他們在社交媒體亂傳“各天生吃一斤大蒜可預防癌”等廢話,和自行到藥房配藥。我領教過了,我的寶貝姨甥女在幾歲大時,當著我的面,在地上抓把草,勸我,“食啦,化啖止咳的,我食過啦!” 互聯網醫療包括網上問診,網上購藥。看來,幫襯它們好過上述的民間智慧。

中國的網絡醫療規模

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盈利模式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示,“在中國,老齡化、90後、病患群體基數龐大。
國內外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從醫療穿戴研發入手發展客戶繼而形成平臺的公司;第二類是搭建平臺集成醫生資源、社群溝通等資源,通過平臺吸引使用者成為醫療服務互動平臺。
過去三年,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約為28%的增長,2013市場規模為85.9億元,同比增長28.02%2014年為114億元,同比增長32.71%
醫療資源的緊缺使得患者、醫院、醫生等產業參與者痛點眾多,而互聯網正是解決這些痛點的契機。
未來預計到2016年,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257.9億元,預計到2020年,則有可能超過800億元。(筆者按,單從數字,其規模不算很大。)
根據《2016中國處方藥院外市場研究報告》預測,國處方外流市場潛在規模為4000-5000億。但受制於零售藥店自身藥品供應能力、醫院系統對接能力,以及醫保支付端等問題,它尚需要解決不少關鍵問題

政策文件主導

中國的互聯網+醫療由三份文件主導,分別是201571日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61025日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20180429日的《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這份文件涉及多個行業,與網上醫療相關的為:
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 
 3.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包括:支持廠商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資訊共用服務平臺,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用交換標準體系、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醫療服務機構聯合互聯網企業,發展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等健康服務模式。
  4.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産業發展、健康服務機構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公共資訊平臺,提供長期跟蹤、預測預警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在線健康市場調查、諮詢評價、預防管理等應用服務,提升規範化和專業化運營水準;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等。
  5.推動在線課程資源共用,推廣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學習模式,探索建立網絡學習學分認定與學分轉換等制度。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它是一份八篇,二十九章的深度文件,這裡只談其社區醫療。其第六篇,“發展健康產業”的第十七章,“優化多元辦醫格局”,談到:“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同等待遇。鼓勵醫師利用業餘時間、退休醫師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或開設工作室。擴大外資興辦醫療機構的範圍。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援保險業投資、設立醫療機構,推動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鼓勵發展專業性醫院管理集團。”

其第十八章“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表示:“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體檢、諮詢等健康服務,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探索可穿戴設備、智慧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服務;規範母嬰照料服務。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和體育醫療康復產業。”

“引導發展專業的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援發展協力廠商醫療服務評價、健康管理服務評價,以及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提供食品藥品檢測服務。完善科技仲介體系。”

《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

這是最新的文件,作出了一些具體規範。文件:
1.      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醫療機構可以使用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在實體醫院基礎上,運用互聯網技術提供安全適宜的醫療服務,
2.      允許線上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後,
3.      允許線上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
這裡只討論社區醫療和藥品供應服務。

社區醫療

(二)推動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線上查詢和規範使用。以高血壓、糖尿病等為重點,加強老年慢性病線上服務管理;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兒童服務,整合現有預防接種資訊平臺。鼓勵利用可穿戴設備獲取生命體征資料,為孕產婦提供健康監測與管理。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資訊管理、隨訪評估和分類幹預。
2.探索運用人群流動、氣候變化等大資料技術分析手段,預測疾病流行趨勢,加強對傳染病等疾病的智慧監測,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

(三)優化“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1. 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慧化資訊平臺建設與應用,加強上級醫院對基層的技術支持,探索線上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2.為簽約居民線上提供健康諮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

 “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


1.對線上開具的常見病、慢性病處方,經藥師審核後,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託協力廠商機構配送。促進藥品網路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範發展。
2.依託全民健康資訊平臺,加強短缺藥品多源資訊採集和供應業務協同應用,提升基本藥物目錄、鼓勵仿製的藥品目錄的遴選等能力。

後記

中國的“互聯網+醫療”在本質上是文革期的赤腳醫生的新版。但它結合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有很強的生命力,也符合中國實際,不能泛政治地討論。
但它過度依賴金融經濟,容易被泡沫化和不務正業。它與全民醫療保障、保險業等有緊密關係,假若它因金融經濟而泡沫化,將觸及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可能引發社會不安。
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不能離開其宿命──官僚的無能和貪婪。“互聯網+醫療”是十分集中的經濟。如何避免太子黨插手,是中共無法見對的難題,三文件對此視而不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