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實施《中國製造二○二五》,希望在未來十年打造中國品牌,在十個先進領域中結合稱之為「互聯網+」的互聯網技術發展。
該十個領域是:新一代資訊科技、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
但正當中國提出中國製造之時,歐盟對中國製造發預警,指出歐盟的64%危險產品來自中國。
《環球時報》在3月25日發表文章指,「歐盟委員會“非食品類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23日針對“中國製造”向消費者發出預警稱,該系統2014年記錄的2435件“危險產品”中64%來自中國,其中1/4為玩具產品。
-------該系統2003年啟動以來,每年報告的頭號危險品來源都是中國。該系統有歐盟各國和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參加。」
為此,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在24日答《環球時報》,解釋:「
“中國製造”進入歐盟的總量特別大,而且中低端商品佔比多。」
歐盟消費者權益保護事務負責人維拉·茹霍瓦透露,歐盟有一個專門針對“中國製造”的特殊預警系統。趙萍對此回應,針對中國製造搞一個特殊預警系統帶有歧視的意味。但若然問題屬實,則很難指責對方歧視。
結語
我們應當分清歐盟特殊預警系統所針對的主要是中低端商品,而《中國製造二○二五》所指的是高端產品。但中國要打入地球村,必須接受國際標準,也不能排斥西方價值。
泛民抗拒政改方案的潛意識可能是認為它是“中國製造”的危險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