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資歷架構簡介及其他


 
行政會議在2004年通過成立一個跨界別的7級資歷架構。政府強調資歷架構有賴行業自由參與,故不會變成"上崗證"
 
2008 月, 政府推出資歷架構以推動終身學習,提升本港勞動人口的技能和競爭力。資歷架構的主要進展為︰
( a ) 成立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諮委會)
( b ) 制訂各行業的《能力標準說明》;
( c ) 在相關行業推行「過往資歷認可」機制;
( d ) 推廣《通用(基礎)能力説明》;
( e ) 設立資歷名冊;
( f ) 推行「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
 
7級資歷架構
其一級大致相約於中三或證書;其二級相約於中五或證書;三級相若於中學文憑/中七/文憑;四級相若於副學士/高級文憑/文憑;五級相若於於學士學位。
以零售業為例,目前的課程只開至第五級。僱員再培訓局課程在2013-14年在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開設「零售企業及服務管理」的(榮譽)文學士銜接學位課程,以供副學士或高級文憑畢業生修讀。但香港城市大學的「服務業經營管理」已於201415學年停辦。
 
 
 
諮委會
目前已有19個行業成立行業培訓諮詢委員, 涵蓋約一半勞動人口。它們分別為印刷及出版業、鐘錶業、中式飲食業、美髮業、物業管理業、機電業、珠寶業、資訊科技及通訊業、汽車業、美容業、物流業、銀行業、進出口業、檢測及認證業、零售業及保險業、安老服務等。
諮委會的職權為:
1.          擬訂《能力標準說明》,並為行業制訂「過往資歷認可」機制,以協助於行業落實資歷架構;
2.          在行業內推廣資歷架構;
3.          向教育局局長提供意見。
 
《能力標準說明》
各行業的《能力標準說明》, 列明從業員在有關行業內需具備的技能及達到的能力標準。
以安老服務為例。「安老服務業能力標準說明」的主要職能範疇如下:
1.          基本健康護理
2.          護理長者特別需要
3.          危急護理
4.          復康護理
5.          心理、社交、心靈安康
6.          生命晚期照顧
7.          起居生活照顧及消閒
8.          護老者支援
9.          營運管理
10.      質素管理
11.      個案管理
 
到目前為止,在「基本健康護理」之下開設的一級課程(能力單元)3個、二級課程有11個、三級課程有2個、四級課程有3個、五級課程有1個。
例如:「推行健康教育」為四個學分的第五級能力單元。這能力的應用評估長者的健康需要,向長者推行健康教育。
 
「過往資歷認可」
設立「過往資歷認可」是為方便現職從業員取得資歷架構認可的資歷。
在其首五年的過渡期裏,申請第一至第三級的資歷認可,只須提交工作經驗,無須接受評估測試。
鐘錶業、美髮業及印刷及出版業的五年過渡期於2013531日屆滿,並延長兩年至2015531日。
例如:能力級別 1 的「於髮廊內向顧客推銷美髮專業用品及服務」,其學分為 3
申請者要求有一年接待顧客工作經驗。其費用為750元。
《通用(基礎)能力説明》
「通用(基礎)能力說明」涵蓋四種基礎能力:英語、中文、運算及資訊科技。通用能力列出資歷架構級別一至四級的基礎能力。
例如:資訊科技能力單元中的「使用電郵交換資訊 用電郵交換資訊」,其級別為 2 ,其學分為 2
它要求學員的能力為:
1.      展示對網上電郵使用的知識及技能
2.      安裝及設定電郵軟件
3.      撰寫及寄出電郵
4.      閱覧及回覆郵件
5.      組織及管理電郵資料夾  
6.      編製及管理通訊錄
 
資歷名冊
資歷名冊是一個中央網上資料庫,載列得到質素保證的資歷和有關的營辦者以及「過往資歷認可」的評估機構的資料,和查閱合適的課程資料。
 
「資歷名銜計劃」及「資歷學分」
資歷名銜計劃訂明在資歷架構下各級別的資歷可選用的名銜,讓進修人士了解課程所屬的資歷級別。「文憑」只可用於資歷架構第三至第六級的資歷,其學習量須為 6 0 個學分或以上;證書課程不設最低學分要求。
 
 
架構支援計劃
政府於2008 月推出資歷架構支援計劃。該計劃為有時限及非經常開支, 承擔額是2.08 億元, 為期五年。
2 0 14 年施政報告承諾設立資歷架構基金(承擔額為1 0 億元)。該基金存放在外滙基金,預計可收到每年五千萬元利息作長期支持資歷架構持續發展。
 
 
 
資歷架構支援計劃
實際開支(百萬元)
預算開支(百萬元)
總計(百萬元)
 
2008-09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2-13
2013-14
 
(a)評審資助
0.3
2
3
20.7
24
24
74
(b)學科範圍評審資助
0.7
0.2
0.1
2.1
2.7
2.7
8.5
(c)資歷名冊登記費用津貼
1.8
2
1.1
2
2.3
2.3
11.5
(d)向《過往資歷認可》評估機構提供評審資助
0
0
0
0.6
0.7
0.7
2
(e)發還《過往資歷認可》評估費用
0*
0*
0*
21
31
31
83
(f)能力為本課程發展津貼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3
6
6
15
(g)教育局(前稱教育統籌局)諮助計劃的課程的評審資助
4.5
1.6
0.8
1.1
1
1
10
(h)向《過往資歷認可》評估機構提供開展工作資助
0
0
0
1.4
1.3
1.3
4
總計
7.3
5.8
5
51.9
69
69
208
 
教育局在20116月的中期檢討發現2.08 億元的資助金只發放了預計的7%。為了解決這嚴重落差,教育局向40 0 個機構/ 人士發出問卷, 收集意見。反映意見認為:
(a)    其申請資格過於狹窄, 只局限於非牟利機構和首次評審;
(b)    從業員未必可以受惠於發還《過往資歷認可》評估費用計劃。
因此,教育局建議放寬資歷架構支援計劃的運作規範:
( i ) 以自資形式開辦的課程的評審資助推廣至全部機構,及提高資助水平;
(ii) 學科範圍評審資助推廣至全部機構,及提高資助水平;
( i i i ) 資歷名冊登記費用津貼推廣至全部機構,及提供全面資助;
( iv) 向《過往資歷認可》評估機構提供資助至首次之後的評審;
(v ) 放寬發還《過往資歷認可》評估費用準則;
( v i ) 增設一個一筆過的能力為本課程發展資助。
 
這類預期與實際發放資助額的嚴重失衡,是公務員制度下的一個深層次問題。它不單只發生在這裡,從關愛基金到創新及科技基金如是。其弊端是應使不使。公務員為求自保,往往在策劃過程中過於保守。
可是,他們在執行過程中卻粗枝大葉。例如,在盛事基金中,其秘書處在「香港龍獅節」、「香港音樂劇展演」等不跟進呈報資料和審核單據;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中的小型企業研究資助計劃中不追討應收款項,甚至連該等公司已倒閉多年也不知道。
這類深層次矛盾留下很多課題給審計署、申訴專員、效率促進組和中策組跟進。
劉山青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七十萬投票既被矮化, 7.1就百萬上街吧


環球時報在2014-06-23 以責任編輯名義發表社評謂:「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沒13億人多」引起熱論連特首梁振英也得在翌日發表異議。這是回歸以來歷任特首罕見之舉。
 
 
環球時報這篇文章,水平甚低,試看看它如何說。
第一段:「“6·22政改公投”超69萬人參與,香港反對派歡天喜地。」
第二段:「中央和港府都不會承認這次投票結果。」
第三段:「無中央授權不能搞“公投”。」
第四段:「投票有水份。。」
第五段:「西方施壓沒有用。」
第六段:「過半數以上的支持也沒有用。」
第七段:「國家也決不會在涉及主權問題上讓步。」
第八段:「香港主流社會不會跟著反對派猛跑。」
第九段:「中央不會讓步。」
第十段:「反對派手裡的牌是零。」
第十一段:「反對派需抬眼望整個國家13億多人的大社會。」
其結語為:「他們無論怎麼折騰,都跳不出《基本法》的掌心。」
 
文章第一至四段是事實的陳述第五至十段是作者本人的主觀認知,第十一段是作者的主觀勸誡。整篇文章只是表達:「搞來沒有用」。文章的結語是一些主觀意念,在不同陣營的政治對立中,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其事實陳列也無法邏輯地連繫其結論。文章中沒有政策陳述,可稱毫無新意。
其文內容蒼白,典型八股多非集體創作,屬罵戰的居多沒有什麼代表性。筆者認為這是炒作性新聞。
 
但,梁振英在反駁時,七情上面:「我聽到不少香港朋友說,不希望內地人、中央政府、內地的地方政府,甚至是內地的傳媒,無論是否官媒也好,對香港的問題指指點點---。」
 
原來基本法第二十二條清楚說明:
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
 
可見此事涉及基本法。《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創刊於19931月,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主辦與出版的國際新聞類小報。因而,它就是基本法第二十二條所指的「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它對香港的指指點點有「干預香港事務」之嫌。6.22公投雖然以公投為名,它本質上是公民反映其意見的政治性行為,屬香港政府自行管理的事務。況且,香港法律可以管制醫生的自名,不能管制公投的自名本身。
 
2010524日,民主黨與中聯辦談判政改方案。李柱銘的反對理由就是不同意民主黨繞過特首,放棄港人治港的原則。
 
香港人若不堅持基本法中賦予港人的權利,便會如溫水煮蛙。6.22已成港人的主流民意-----要求真正的普選。若中央漠視港人的訴求,港人只有在7.1上街,以實証讓習近平明白港人堅持爭取民主的決心。
 
 
劉山青

不能升學的中六生的一條出路


並非每一個中六畢業生都能進入大學或適應傳統大學,他們可以選擇進入勞動力市場,其中之一就是零售業。零售業的官方定義是指向大眾轉售(即不加改造而出售)全新及二手貨品,供個人或家庭使用的行業 。據統計署資料,零售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4.1%;僱用 264 800 人,佔私營機構的總僱用人數約 9.8%;職位空缺8 307個、空缺率為 3%。超市的初入行的入息約為$5,600 ,其他零售店為$8,400。現時的暑期工只能收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時薪$30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2014  5  3 0 日討論開立一筆為數 3,000 萬元的新承擔額,用 以推行零售業人力發展的措施,當中的7千萬預留作職訓局的先導計劃的五年內開支。
 
「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 
目前(20149月入學)的只有機電業、印刷業、建造業和零售業。本文集中討論零售業。
參加零售業先導計劃的學員資格為中六畢業生,可報讀為期1 8 個月的零售管理基礎文憑課程(資歷架構第三級),或 3 6 個月的零售管理高級文憑課程(資歷架構第四級/副學位程度 )
初步設定 20142015  2016 學年每屆先導計劃基礎文憑課程學員為400  2015  2016 學年每屆高級文憑課程學員為 150 人。僱主贊助學費每月1,100 元,學員實際只需繳付的學費為每月 472 元。若學員在該學期的課堂及工作場所出席率分別達80%,他們在首三個月,每月可得6,100元;412個月可得6,700元;1318個月可得7,300元。
完成學科的學員可以當作符合中學文憑試五科(包括中,英文)第二級報考公務員職系。
(中學文憑試的表現分為五個等級(1-5),第5級最高等級。表現低於第一等級的會標示為「不予評級」。)
學員在畢業後如成為有關公司的全職僱員,僱主應提供不少於每月 11,000 元的薪金。零售基礎文憑畢業生可立即晉升為高級店務員,高級文憑畢業生則可以由見習經理做起。
 
 
財委會的13000 萬元的新承擔額中的500萬用作資助業界 (特別是中小企  )應用相關的資訊、通訊及其他科技,以應付人力需求。每名申請者最多可就 2 個項目獲得資助,每項資助上限為50000元,預計惠及 1 000 家企業。
 
其餘下的一千萬用作為期3年的宣傳計劃,以提升零售業的形象。
 
 
教育局會建議專上院校,留意零售業員工對銜接學位╱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學額的中期需求,並預早籌劃相應課程。教育局也會由201415學年起在中學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中持續推介零售業的職訓計劃。
 
2014年的施政報告中的第105段表示:『由2014/15學年起,開辦高中級別的公營學校亦會獲得相等於一名學位教師職級薪金的額外經常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元素。』
 
筆者的一位朋友(退休中學校長)告知,香港在七十年代的殖民地時期的官校也有 Career Master 一職之設, 屬主任級,職責是提供升學及就業輔導,但因為從無向學生宣傳,所以,連筆者也無所得知,也等於從未實現其功能。
由此可見,特區政府在建立資歷架構和推行生涯教育等方面,能在某程度上照顧藍領基層的需要,確比殖民地時期有所進步。
 
劉山青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社會服務的一些普遍性問題

 社會服務的一些普遍性問題

香港的社會服務主要由社署資助機構提供。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共有 165 間非政府機構採用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其提供家庭及兒童福利的受資助機構獲資助14億;相關安老服務的資助為58億;相關安老服務的資助為58億;相關康復服務的資助為45億。
非政府機構的表現關乎服務使用者的福祉。
審計署在二零一一年的《第五十六號報告書》選出扶康會,以了解非牟利機構的表現。審計署表示其建議有普遍適用性。


扶康會於一九七八年五月根據《公司條例》(32 ) 在香港註冊成立。扶康會主要服務殘疾人士。在 200910 年度,扶康會的總開支為3.4億。其收入的78.2%(2.202 億元) 是社署以整筆撥款模式提供。它同時提供820 萬元(3.0%)非受資助活動。
 扶康會有20個日間訓練和職業康復中心;26間住宿服務中心;4間社區支援服務中心和一個臨床心理服務中心;總數為51 個服務單位。
扶康會共有 979 名員工,服務超過 3 000 名殘疾人。

接受整筆撥款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需遵守社署在二零零二年出版的《領導你的非政府機構——機構管治》指引,和效率促進組在了二零一零年的《受資助機構企業管治指引》。

會員
根據扶康會的組織章程,扶康會可收取 500 名會員。所有入會申請均須經董事局審批。扶康會現有 170 名會員,當中 162 名為永久會員,8 名為普通會員。
由二零零五年至二零一零年,扶康會收取了 23 名新會員,59 (35%) 會員並不活躍。在二零一零年的周年大會上,只有 33 名會員投票(出席),只佔會員登記冊上 170 名會員的 19%
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大都如是。理論上,這33人決定3.4億元的方向。

董事局
董事局有 18 名委員,下設 14 個委員會和 4 個小組委員會協助管理扶康會。審計署注意到,扶康會沒有訂明委員會委員須具備的特質。
扶康會在二零零五年修改了組織章程訂明,讓其董事可以連任超過三屆。因而,其董事局有三成委員任職超過十年。其董事局、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在 200910 年度的任期內共舉行了 63 次會議。其平均出席率偏低,約為四成。儘管如是,他們還可再獲委任加入董事局/委員會。會長/副會長與董事局之間並沒有權責分配。
這也是真實寫照。香港的大部份社會服務都是由多年前的熱心人士組織發起。時宜世易,社會服務已經企業化。政府應該在這方面進行全面檢討。
服務
扶康會有些服務使用率奇低。一項嚴重殘疾人士日間照顧服務獲整筆撥款 64 萬元,但使用率只有三成;
審計署未能找到四個服務單位的「自我評估」的記錄;
其「服務質素標準」的執行欠理想;
總會沒有按每 5 年視察所有服務單位一次;
其滿意程度調查問卷是亂填,審計署建議委派獨立人員或義工協助進行這類調查。

整筆撥款儲備
社署為了安撫業界,讓機構保留二零零七年四月一日前的儲備。扶康會因此保留了8,480 萬元。至200910 年,扶康會儲備了9,000 萬元。雖然整筆撥款儲備的款額相當大,但扶康會並沒有制訂策略計劃說明運用這些儲備的優次和時間。
審計署建議其優次和時間應為:
(a) 履行對員工的合約承諾;及
(b) 加強服務和培訓員工。

翻新工程
其中一項翻新工程費用 (總數約為 200 萬元) 龐大,這類翻新工程不應視作《整
筆撥款通告》所指的小額/常規/難以清楚分類的非經常項目支出。
非牟利機構的工程混亂和導致浪費是很難解決的事情。


不得互相補貼的原則
扶康會在營運總辦事處方面支出了 1,850 萬元。但它沒有按上述原則向其非資助服務分攤。按審計署的計算,約少收了四成。



員工離職
每年約有二成員工離開扶康會。其二級康復導師和助理康復導師的離職率更達四成。審計署認為:員工大部分經驗較淺,亦可能影響扶康會的服務質素。因此,審計署建議:會方需要:
1.      更好地分析辭職原因;
2.      提供有關員工流失情況的管理資料。

工傷
扶康會從20072010年的每年工傷個案約為70。但嚴重工傷個案數目則有所增加。因工傷放取逾 70 天工傷假的個案數目,由 200708 年度的零宗增
200910 年度的 7 宗。管理階層沒有正視前線員工為年長的服務使用者提供協助時,需要合眾人之力,和缺乏輔助工具 (例如天花吊機),是主因之一。
審計署同時認為,員工流失率偏高或許也是工傷率偏高的成因之一。
僱用替假員工
與工傷相關的,審計署注意到,服務單位甚少僱用替假員工。在 200910 年度,
放取工傷假的日數為 1 085 天,但僱用替假員工的日數只有 40 (4%)


招聘員工
在香港,就服務單位的空缺,申請表格大多先寄交總辦事處。總會把申請交由有關的服務單位作進一步處理 (例如篩選申請人、進行面試和技能測試等)。獲錄用者的招聘記錄在招聘工作後存於人事檔案內。扶康會如是。

但審計署發現:
1.      處理申請的監管不足;
2.      缺乏篩選準則;
3.      沒有交代申請人在技能測試的表現。

200910 年度,扶康會招聘 212 名員工填補 19 個職級的空缺。職位申請均投遞到總辦事處。但,下落不明的申請表格居然高達六成。這類糊塗賬在社福界十分普遍。因此而帶來的人手短缺,影響服務質素。


資產管理
扶康會購買一項價值9萬元的設備,僅得一名報價。
審計署認為:
扶康會沒有遵從採購指引的規定,該指引要求採購價值介乎 50,001元至 100,000 元的項目時,須邀請五個供應商報價。

結論
此凡種種,其問題影響所及,並不單觸及社會服務,在教育服務等也會面對。香港的很多公共服務是由「會社---董事會---總辦事處----服務單位」模式運作,最後由公務員系統監督。其主要資源涉及大量公帑。香港政府崇尚自由主義,盡量推卸其直接責任。在法理上,其會員大會是最高權力架構。但,只有傻瓜才會當真。遊戲理論認為,有什麼的遊戲規則就有什麼的人類行為。中策組作為政府的最高智囊,應花得錢研究這結構問題。



劉山青